皂市镇
1、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皂市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北部,与应城、京山、汉川三市(县)交界,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全镇国土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总人口7.5万人,辖西正街、五华街、李场、段新、刘集、长寿、兴隆、郑桥、团山、文墩、泉堰、白土山、鲁新、阙山、邱桥、方场、高堰、陡山、赵北、赵南、舒滩、温岭、何岭、叶子冲、月堰、胡台、杨秀、蔡家、二龙、花园、上傅、下傅、梁前、文岭、谢大、韩王、马李、刘杨、胡田、笑城、红花堰、周黎、洪台3个居委会、40个行政村,是湖北省100家重点改革试点乡镇和国家级重点镇。
皂市区位优势独特。皂市是湖北省公路交通枢纽之一。汉宜、分当、皂毛3条省线公路主干线交汇于此,长荆铁路过境皂市10.49公里,沿途经过9个村,建有二级客货站,已于2004年开始货物营运。投资56亿元的武荆高速公路全长183公里,天门段全长18.9公里,过境皂市14.2公里,经过11个村。皂市河依镇淌流直接汉水,大小船舶直航武汉。镇区公路四通八达。
皂市文化历史悠久。皂市古为风国地,相传黄帝在此看中美丽的风后,便在这里建都,号风国。至今五华山上还留有风城的遗址。又传春秋时期,伏羲后裔须句氏曾在此避难,现仍留有“羲农殿”遗址和“须句氏旧部”及“风后先型、羲皇古都”的石刻碑文。镇内白龙古寺历史悠久。传说当年因白龙引水有功,造福五华,承百隆崇拜,奉为神灵,至南朝竟陵王肖子良始建佛寺,以白龙寺为寺名。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前后两殿。殿内三尊大佛、三尊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32尊佛像,造型古朴,神态典雅,灵光栩栩,金辉熠熠,红墙碧瓦的白龙寺灵态万千,气势非凡。山南麓有明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故居——隐秀轩。苏家山上有钟惺墓。镇南有奴隶社会的城堡——笑城遗址 。镇北有赵家岭古墓、龙王岭古墓群。
皂市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皂市在历史上曾历经过重大的军事战役和革命斗争。东汉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的义军曾在此活动;明末李自成七克皂市;1853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在此大败清兵;1890年皂市人民火烧“洋堂”;1925年,以王慎武为首的建立了我党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30年冬,贺龙、段德昌将军率部攻克皂市,取得了文墩大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7年12月,党派陶铸同志在皂市创建了“书报合作社”,开办干部培训班;1938年,鄂中特委在皂市建立,担负着指导鄂中各县的抗日重任。1992年12月21日,
皂市有丰富的物质资源。皂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土地肥沃,水域宽广,排灌便畅,物产丰富。粮棉油连年稳产高产,粮食总产获得全省百强乡镇称号,水利设施完善,山水优质得到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建起了万亩优势西瓜基地,万亩蜜桃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形成了水产、林果、优质稻三大支柱产业。
皂市的工业基础雄厚。皂市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实力雄厚。现有国家大型企业中石化集团第三机械厂、市属企业沙隆达、五华建材公司、天门阳光集团和乡镇企业40多家,涉及机械、电子、服装、化工、建材等多种行业,造纸、塑料、制革、粮食加工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百草枯”除草剂、“五华”水泥、“陆羽”矿泉水、“风城”皮鞋等一批国家部优省优产品,产品远销海内外。
皂市的基础设施完善。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现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日产4万吨自来水厂3座,无线发射台3座,宽带网建设齐全,程控电话容量8万门。镇内工业区、商贸区、居民小区、旅游小区等布局合理,城区公路宽敞明净,绿化带环绕其中。
2、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皂市镇位于石门县中部地区,距石门县城1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20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0.9平方公里,是市级重点镇和市级文明卫生镇,被誉为石门的卫星镇、县城的后花园。
行政区划[2]:
皂市镇下辖村:
皂角市村
朱坪村
白合观村
冷家棚村
洞湾村
九根樟村
岩湾村
桅岗村
林家岗村
李家河村
刘家棚村
白沙渡村
鸡爪山村
十坪村
女仙桥村
丫角山村
三台村
尹家湾村
岳家铺村
廖家坪村
东溪峪村
喜言桥村
天鹅山村
阳泉坪村
青鱼脑村
梅家湾村
普德桥村
桐梓溪村
映水寺村
邢家桥村
百丈坑村
三望坡村
黄姑洞村
万仞洞村
覆锣山村
螺丝坝园艺场
皂市园艺场
皂市物产富饶,盛产桔橙,种植桔橙1.75万亩,年产量超过2.5万吨,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入选十一届亚运会指定水果。国家农业部定点水果市场——皂市柑桔批发市场座落在集镇之内。石坪的萝卜、阳泉的蘑菇、白沙渡的土布、小麻花……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产品,曾一度享誉大江南北。
皂市镇是古文化之乡,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尔洞和殷商新石器时代遗址及西汉古墓群。燕尔洞内发现出土了大量的中国犀、剑齿象牙化石等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标本。集镇南500米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距今有
7000余年历史,早于西安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全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之一。
皂市镇老河街是渫水流域保存完好的古街之一,全长800余米,有土木结构店铺100多家,民国前为石门县城通往鄂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商贾云集,盛极一时。距集镇1公里处,是投资近40亿元的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皂市水库大坝所在地。坝后高峡平湖,山水相拥,被誉为“武陵洞庭”、“人间瑶池”,是我市唯一的一处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休闲胜地。
皂市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之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人文、自然景观,将吸引八方游客客到皂市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里的古文明也将随着旅游业的繁荣而发扬光大。
皂市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总人口
31032
男
16023
女
15009
家庭户户数
931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703
家庭户男
15830
家庭户女
14873
0-14岁(总)
5578
0-14岁男
2855
0-14岁女
2723
15-64岁(总)
22673
15-64岁男
11852
15-64岁女
10821
65岁及以上(总)
2781
65岁及以上男
1316
65岁及以上女
146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