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蝶竹

种中文名:蝶竹

种拉丁名:Phyllostachys nidularia Munro f. vexillaris Wen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刚竹属

属拉丁名:Phyllostachys

国内分布:产浙江余姚县四明山。模式标本采自四明山。

命名来源:[Bull. Bot. Res. 2(1): 74.f.11. 1982]

中国植物志:9(1):305

组中文名:水竹组

组拉丁名:Sect.Heterocladae

亚族中文名:刚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箨鞘背部无毛,箨耳大,呈蝶翅状。

产地分布:产浙江余姚县四明山。模式标本采自四明山。

参考文献:f.VexillarisWeninBull.Bot.Res.2(1):74.F.11.1982.

本组概述:Seci.HeterocladaeZ.P.WangetG.H.YeinAct.Phytotax.Sin.18(2):185.1980.地下茎在横切面上有一圈通气道。竿的节内长约5毫米。箨鞘无斑点;箨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偶可呈带状,直立,在笋尖作自下而上地复瓦状排列呈笔头状,有时多少开展或在笋下部者外翻,基部宽度与箨舌相等或近于等宽,偶可狭于箨舌。花枝头状;佛焰苞之缩小叶极小以至为一小尖头;小穗长15—20毫米;外稃长7-15毫米;花药长4—8毫米;花柱长约4—5毫米。模式种:水竹PhyllostachysheterocladaOlivcr目前已知约12种,均产于我国。本书收入10种,另有2种:PhyllostachysaristataW.T.Lin和P.carneaG.H.YeetP.Wang因在1986年后发表,暂不收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