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证名。指眼内出血证。又名目血。

①指血自泪窍出。清·唐容川《血证论》卷二:“泪窍出血,乃阳明燥热所攻发。”如风热重,大便秘者,通脾泻胃汤治之。

②指血泪。多属风热毒邪为害,治宜祛风清热,解毒凉血,可用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目出血,曰目衄。”多因阳明燥热或肝火亢盛,迫血上溢所致。病势严重者,甚至直射而出。阳明燥热者,伴见口渴引饮、大便燥结、目干鼻干等证,治宜清胃凉营止血,选用白虎汤、甘露饮、玉女煎等方。肝郁火盛者,伴见胸肋刺痛、耳鸣口苦,治宜清肝舒郁,用丹栀逍遥散或地骨皮饮加柴胡、炒山栀、益母草。怒火上逆者,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