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跳坡

隆林苗族跳坡,苗语称“欧陶”,汉语译为“坡会”,意为绕着山坡玩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正月初二到十四,共十三天。跳坡内容丰富,活动项目繁多,分为喊坡、赶坡、闹坡、跳月亮几个部分,有祭坡杆、爬坡杆、芦笙跳鼓、芦笙滚地龙、丢钱窝、切甘蔗、打陀螺、丢情包等。此外,坡场上还举行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和民间器乐等表演活动,例如射弩、打磨秋、斗牛、斗鸡、斗鸟、摔交、吹木叶、奏八音、月琴弹唱、唱山歌等。

爬坡杆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英雄孟子佑。相传孟子佑曾率领成千上万的奴隶与土司领主打仗,他牺牲后,奴隶们将他埋于一座高山上,墓前竖起一根很长的木杆,杆顶挂着祭品。人们围着长杆而跳,祭奠英雄在天之灵,于是有了跳坡节中的爬杆习俗。杆用南竹或杉木做成,高3-5丈,光亮圆滑,顶上挂有酒、腊肉等象征吉祥的礼物,青年小伙子按顺序进行爬杆表演,上杆时头上脚下,到杆顶取下礼物,下杆时头下脚上,动作惊险刺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