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属
白芥属属中文名:白芥属
属拼音名:baijieshu
属拉丁名:Sinapis
中国植物志:33:32
所有物种:白芥 白芥属
白芥科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
Brassicaceae
本科概述:
本科约有37,属3200多种;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产于北温带,以地中海区域较多。我国有95属400多种,全国皆产,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
十字花科包括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萝卜属(RaphanusL.)和芸苔属(BrassicaL.)中很多品种可作为蔬菜、油料,还有些品种可供观赏或药用。
本科有毒植物主要分布于糖芥属(ZrystmumL.)和桂竹香属(CheiranthusL.),如小花糖芥和桂竹香,主要有毒成分是强心甙,有糖芥毒甙(即七里香甙甲)(erysimotoxin)、葡萄糖糖芥甙(erysimoside)、糖芥心甙(erycordine)、糖芥醇甙(erysimosol)(27-1)、灰毛糖芥甙(canescein)等。
其次,欧白芥属(SinapisL.)、芸苔属等的一些植物有小毒,如芥菜(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主要含芥子油甙类(Slucosin01ates)成分。该类化合物水解后产生腈类(nitriles)与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或硫氰酸酯(thi-ocyanates)[3]。如芥子甙(sinigrin),在芥子酶(myrosin)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芥子油[4-6](异硫氰酸烯丙酯),是一种强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慢性肠炎、腹痛、便血、肾炎、血尿、心脏和呼吸麻痹,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引起发红、疼痛、水泡。
白芥种中文名:白芥
种拉丁名:Sinapis alba Linnaeus
中国植物志:33:033
英文植物志:8:23
种别名:芥菜、蜀芥
形态特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20cm;植株较粗壮,被白色粗毛。叶互生,茎基部-叶具长柄;叶片宽椭圆形或倒卵形,大头羽裂,茎生叶较小。总状花序,花瓣乳黄色;雄蕊6枚,4长2短。长角果圆柱形,具喙,有粗白毛;种子近球形,淡黄白色。花期4—6月,果期6-7月。
地理分布:我国部分地区有栽培;原产欧亚大陆。
毒性:种子有毒。人过量服用白芥子可致胃肠炎,并发生下痢、疝痛等症状。
化学成分及毒理:种子主要含2.5%白芥子甙(sinalbin)(27-3),并含脂肪油、芥子碱(sinapine)。其他还含胆碱酯类,其中4-羟基苯酰胆碱(4-hydroxybenzoylcholine)为主要成分。
作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后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刺激皮肤引起潮红、疼痛、充血,时间稍长可发生水泡;内服可刺激胃肠引起炎症等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