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斯·比托
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 1883(或1884)年出生于意大利,1907年逝。具有英国与意大利双重国籍。费利斯·比托是19世纪著名的战地摄

影记者,也是拍摄东亚地区最早的摄影师之一。他作为“军事报道摄影的先驱者之一”,跟随军队拍摄了1857年的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60年中国与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照片。

此外,他还游览了亚洲各地,拍摄了大量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景、古代建筑和人物肖像等。1863年他回到曾经去过的日本横滨,与英国人Charles Wirgman合作出版了他的摄影作品。比托在日本期间,也拍摄了众多日本当地的风俗照片,同时他还曾开课讲授过摄影知识与理念等,为日后日本的摄影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费利斯·比托的中国照片
费利斯·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来到了中国,并将摄影镜头第一次对准了大清帝国的皇城-北京。更为珍贵的是,比托还

拍摄了当时尚未焚毁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至20日,英法联军发动四千士兵分头焚烧圆明园,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集万千华美与珍宝的圆明园付之一炬。而在10月18日之前,比托曾拍摄了一定数量的圆明园照片。时至今日,流传较多的是当时五园之一位于万寿山的清漪园。
在一张照片的背后有两行比托留下的记录,虽已暗淡,但仍能看出字迹,英文为:“The great imperial palace yuan ming yuan,before the burning,peking October 18th 1860。大意为:”伟大的帝王宫殿圆明园在烧毁之前

(的一座建筑),北京1860年10月18日。”照片中我们看到这一建筑,是清漪园的昙花阁,重建颐和园时,这里改建为景福阁。这张照片现藏于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
1860年前后,比托先后跟随军队拍摄了香港、广州、天津、北京等地,是迄今为止最早拍摄中国地区最早的摄影师之一。尤其是当时限制外国人进入的皇城北京。其拍摄了通州燃灯塔、安定门、清漪园、天安门、雍和宫等,是现在所见老北京最早的照片。当年鏖战正酣的古城墙和城门如今大多已不存,唯可能从比托当年拍摄的照片中看到那些原汁原貌的老北京风情。

恭亲王奕

1860年10月24日,费利斯·比托在北京皇城内礼部大堂举行的《中英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为中方代表恭亲王奕拍摄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英法联军中的英国陆军司令克灵顿将军在其日记中这样描述:“在条约签订仪式的过程中,那位不知疲倦的比托先生很想给‘北京条约的签订’拍摄一张好照片,就把他的照相设备搬了进来,把它放在大门正中,用偌大的镜头对准了脸色阴沉的恭亲王胸口。这位皇帝的兄弟惊恐地抬起头来,脸刷地一下就变得惨白。……以为他对面的这门样式怪异的大炮会随时把他的头给轰掉。”
但是,由于当时室内光线不好,比托这次拍摄恭亲王的照片并不成功。11月2日,恭亲王回访额尔金,比托再次抓住时机,在额尔金勋爵的住处给恭亲王奕补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得非常成功,此后被多次使用,成为了恭亲王的标准像。这也是目前我们可知的最早的皇室成员的照片,为研究政治史和摄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