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远
黄秋远
黄秋远,作曲家、画家兼音乐教育家。
在30岁时,黄秋远的名字便开始出现在中国的中学课本上。他是中国艺术界为数极少的身份独立而成就卓著的自由作曲家兼画家之一,其创作体现着高度的专业性和充分的民间色彩。他的作品技巧性与思想性并重,富于创造性而不乏传统精神。2007年夏天,他完成了包括大型双联画《午夜之舞》在内的一批油画作品,并正应约为北京舞蹈学院大型舞剧《唐琬》作曲,该剧由中国著名编舞家万素执导;同时,他花了六年时间创作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文歌剧《楼兰》也即将完稿。
黄秋远的大型舞剧《热鼓热舞》自2005年在温哥华大剧院作世界首演后,每年都在北美洲巡演,迄今已演出近两百场,该剧DVD已在加拿大和中国大陆广泛发行。2002年,大型芭蕾舞剧《图兰多》由世界著名编舞大师André Prokovsky编导、由广州芭蕾舞团联同广州交响乐团作世界首演并在国内巡演。2003年,广州芭蕾舞团为其成名作《关山月》创作现代芭蕾版本。黄秋远的大型舞台作品还有歌剧《楼兰》和舞剧《唐琬》等。即将完成的作品包括《重庆狂想曲》(两台中国大鼓与乐队)、《香港狂想曲》(定音鼓与乐队)和《第一交响曲》。
黄秋远近期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2007“当代艺术名家油画展”和2008“实力书画家扇面作品展”等。正在筹办的个人油画展包括“走进新疆”和“城市印象”两个主题,后者以香港、澳门、杭州和温哥华为对象进行创作。
自九十年代初,黄秋远便开始从事指挥。1996年起,曾任多个乐团和合唱团常任或客座指挥,并曾应邀为音乐院校训练乐队。
黄秋远曾获1994年纽约第三届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1994年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比最高奖、1996年中华全国青少年艺术创作大赛作曲奖和2002年中国文化部歌剧作曲大奖等。
黄秋远于1970年1月6日出生于广东,成长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多元化的音乐熏陶。中国南方各种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的方言、戏曲、民歌和充满巫、道、禅、易色彩的民俗,古代诗词和书法、水墨画的传统,以及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无不使其音乐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感染力。黄秋远六岁开始学习素描,九岁开始学习国画,十一岁开始学习书法,十三岁开始写诗和篆刻。同年因听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而立志成为一名作曲家并开始作曲,十六岁时更因读到瓦格纳的传记而决心成为一名舞台作曲家。他自少年时代起,先后曾师从王华教授学习作曲和钢琴,师从苏夏教授学习作曲,师从吴玲芬教授学习指挥,师从黄佩莹教授学习钢琴。曾得到Joan Kean教授,William Kraft教授和周龙教授的指导。他于1996年以第一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他于1996年以第一名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应院长王世光先生的邀请,入中央歌剧院担任其助理兼驻院作曲家。1996至1999年间作为中央歌剧院执行制作人推出了新版普契尼歌剧《图兰多》等大型演出并多次应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先生邀请共同策划歌剧和音乐会节目。
黄秋远的主要作品还有:《第一弦乐四重奏》,该曲在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主办的1995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中作世界首演;《关山月》,该曲已成为中国新潮音乐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代表性曲目之一,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远古的新历程”现代音乐节中,继1994年在林肯中心作世界首演后,再度于纽约公演,并开始在美国各地巡演,深受国际主流音乐界瞩目;两套《羽娘》交响组曲,改编自同名歌剧;《祭献》,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而作;以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的管弦乐《节日序曲》、纪念苏轼的《赤壁怀古》、纪念岳飞的《满江红》及《图兰多》交响组曲等。高胡与钢琴二重奏《凤凰树下》于2007年11月23日由胡琴演奏家曾秋坚在2007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公演。 2008年11月23日,高胡、椰胡与乐队协奏曲由雷叶影与曾秋坚在香港首演。
黄秋远的音乐教育活动开始于1997年,他曾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从事私人作曲教学,为慕名而来的作曲学生和年轻作曲家提供创作指导。此外,黄秋远还创作歌剧脚本、诗歌和篆刻并撰写艺术评论。曾应邀参与策划了许多重要的大型音乐活动和演出并曾指导重点院校的课题研究项目。
黄秋远的乐谱及画册由美国喜马拉雅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