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桥
海印大桥,因为桥的北端位于羊城三石的海印石而得名。大桥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5米、塔高57.4米,由186根钢索星形拉固,塔顶像两只“羊角”,寓意羊城。海印大桥一艘双桅船在旭日初升时扬帆远征,夏夜像两把巨大的竖琴伴随着孱孱流水奏响悠扬动听的乐章。是珠江河上别具特色的第四座公路桥。夜晚的海印桥金碧辉煌,犹如两只展翅高飞的蝴蝶 (海印桥的扇骨格局像蝴蝶的翅膀) 。

海印桥位于广州市二沙头西侧。它的北边是大沙头,南边是滨江东路,是连接广州市南北的一座跨江桥梁。它于1985年6月开始建,1988年12月完成并通车。距海珠桥2.5km,全长1114m。孔径布置为35+85.5+175+85.5+35(m)。主桥为跨径175m的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下有三个孔,中孔的跨度为175米,边孔的跨度为85.5米。主桥采用现在世界上先进的墩塔、梁固结的结构体系,是一座单面双塔斜拉式砼桥。。墩身采用双排柔性墩,以满足较大的温度变形,并避免设置大吨位滑动支座。塔高约60m,立面呈倒“Y”型。采用扇形索布置,索距5m。桥面设置6个车道,宽35m。主桥梁为倒梯形三箱式。顶板悬臂长达7.5m。顶部以羊造形。双塔上斜拉着186条钢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扇骨格局。这可是中国的第一座双塔式单索面斜拉桥,结构新颖,造形独特,非常有创意。这使海印桥成为了为广州有象征意义的桥梁之一。
该桥具有良好的抗风断面。对温度应力问题采取了独特的设计构造与处理方法,以适应桥址处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
主梁施工采取中箱灌注先于两侧边箱的独特方法,不用劲性骨架,而采用挂篮施工。于1988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