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建于1955年。现有馆舍面积1.4万平方米,职工64人;全馆共设办公室、信息资源建设部、流通部、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等6个部门;对外开放服务口共12个。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邮电通信和电子学专业特色,尤其是世界上一些享有盛誉的电信专业书刊收藏较全,在全国堪称第一。 现有总馆藏近 344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146万余册,电子资源(折合)197万余册。 除印刷型书刊文献外,还有 IEL、EI village、ISTP、PQD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书生电子图书等26个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了 “ 邮电通信 专题文献 数据库 ” 、 “ 高等 教育教学成果相关文献数据库 ” 、 “ 北邮记忆数据库 ” 等5个数据库 ;对网上的中外文学术资源进行 了 收集、整理、链接,供读者使用;与40多家图书情报机构实 现了 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 形成了以信息通信文献为主,工、管、文、理等多学科文献共存,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单馆保障与多馆互借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有千兆光纤接入、百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支撑环境;开通了无线网服务;采用先进的基于J2EE的跨平台三层系统架构,建立了高性能的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现有服务器33台、计算机116台、光纤存储5TB、DAS存储1TB、交换机7台, 网络信息点730个 。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在国内较早实现了自动化,自主研制开发的现代电子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该系统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已被国内195所图书馆使用。 “ 十五 ” 期间,自主研发了数字图书馆集成系统,部分已应用于图书馆实践。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大胆改革,提出了 “ 立体三角 ” 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图书馆是教育部CALIS编目中心首批命名的中文联合编目B+级成员馆 ;书目规范控制工作也走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前列,其经验被教育部CALIS编目中心借鉴,并向全国推广。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办馆经验受到图书馆界和有关 媒体的好评 。2003年被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协会评为 “ 先进图书馆 ” 。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读者 提供了二十多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全天候的网上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注重人性化、开放式服务,实行藏 、检、 借、阅、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新生入馆培训,举办各种展览,推荐名著阅读,实施素质教育。牵头组织了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开展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组织了许多大型系列服务活动,如 “ 走进院系 ” 、 “ 信息资源宣传月 ” 等系列活动,举办了 “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 系列讲座,提高了师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图书馆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到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表彰,并荣获2006年度全民阅读 “ 先进单位奖 ” 。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全国通信电子类高校图工委、北京高校图工委等全国或北京地区重要的图书馆学术机构与团体中都有一席之地。全国通信电子类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北京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会秘书处、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秘书处、北京市高校文献保障系统(BALIS)馆际互借管理中心均设在这里。
“十一五”期间,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将进一步 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夯实基础,搞好服务,通过完善现有的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大引进信息资源的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深化信息服务,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全方位提供全国一流的信息资源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科性、特色化、研究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