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藏经洞


藏经洞是莫高窟里的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
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已陈列在北京故宫等处。
即第17窟,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间,是晚唐释门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堂。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窟高3米。北壁贴壁建长方形禅床式低坛,坛上泥塑洪辩像。北壁画菩提树二,枝叶相接。菩提树左侧画比丘尼一,双手捧持对风团扇。菩提树右侧画近事女一,一手持杖。西壁嵌大中五年洪辩告身牌一通。公元11世纪初叶,当地僧俗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他宗教、社会文书等秘藏于此窟,砌墙封闭窟口,并于壁面饰以壁画。藏经洞封闭的原因与时间,几十年来,众说纷纭。归纳其要者,一为避难说,二为废弃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道士王圆箓清除第16窟甬道积沙时,偶然发现藏经洞。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出土文物流散世界各地。其总数约在5万件以上,文献种类约在5千种左右,绝大部分是佛教文书,非佛教文书包括官府文书、四部书、道教典籍、摩尼教典籍、
景教典籍、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启蒙读物等。除大量汉文写本外,还有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写本。此外,还有若干铜佛、法器、幡、幢、绢纸画、壁画小样和画具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