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卫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嫦娥三号卫星简称嫦娥三号,专家称“三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

嫦娥系列的嫦娥一号成功完成使命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发射升空!

嫦娥探月: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带着国人的祝福,执行中国首次“探月”之旅。“嫦娥一号”的升空,使中国成为太空利益攸关方,成为拥有一定实力和地位的空间大国。

嫦娥探月的意义:

1.能源梦想:月球可以提供许多能量“接力”的物质,比如太阳能(因为月球本身的空气十分稀薄,因此太阳能可以直接利用),比如氦3这种可长期使用的、清洁而安全的可控核聚变燃料(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在100万吨到500万吨之间,而几十吨氦3即可维持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这种丰富的能源,对于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当然十分重要。

2.中国科技实力的证明:,“嫦娥一号”的升空对国家安全来说具有更显著的意义,如果探月成功,甚至把太空作为一个研究太空的基地,那么也就等于抢占了制高点。另外,现在的太空还是一个无主地,原来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太空研究上占主要地位,如果中国在月球上站稳脚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自己的空间站,一旦将来在太空领域产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就可能提前被发现

2009年3月1日下午4点13分,在月球轨道上飞行了近500天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成功降落于月球表面丰富海区域——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降落时卫星上的CCD相机实时传回了清晰的图象,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利用“嫦娥一号”剩余的燃料来撞击月球是为了给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积累技术和工程经验。嫦娥一号卫星是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探月工程二期启动 将发射嫦娥三号、四号

11月12日下午15时,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发布暨科学数据交接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嫦娥二号”计划于2011年底前完成发射。

陈求发指出,“嫦娥一号”卫星已在轨运行一周年,完成了工程各项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取得圆满成功!工程的圆满成功,实现了领导小组提出的“出成果,出经验,出模式,出人才”的目标。

陈求发说,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二期工程主要是研制并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要实现月球软着陆,技术跨越大,工程风险大。为确保二期工程成功,我们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命名为“嫦娥二号”,主要是先期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工程风险,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并将选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科学技术方面,二期工程将实现四个第一,要研制并发射我国第一个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第一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地月转移轨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