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勿以善小而不为

【拼音】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

【解释】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

【出处】《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戊子季秋念孝文·毋以善小而不为第十二“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托孤遗诏的话,妇孺皆知。所谓“善小”,意在小小的善行。惟所行可以称为“小”——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是微不足道之意。行虽微小,而善心乃大。哪怕点滴的善举,非得有大大的善心才能发生。

一心向善(以孝为根本)的人,举手投足之间,俯仰坐卧之间,一笑一念之间,无不善美。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务必使心常存善念。时常修正,时常省悟,才能发心从事,将善念行之于起止之间。可以细微到一个招呼,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小,其实是善的根本,善行的根本。

所谓“善小”,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大功德,大善事。譬如兴修庙宇,铺路修桥,这些都是富有之人才能之举。而寻常人家的善行,自有“德惠里仁”的妙处。因为一切善心没有差别,差别在于对善的认识。富人行大举固然积善,贫者做微行亦是大德。一概的善,一概的德,一概的学问知识,无不以“小”为用。象大树参天,必然以枝叶的繁茂为表现,必然以“密”不透光的“微小”来致用。大树的德“行”,即是与人荫凉的方便。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另一层,在于道出善的难行。若不难行,何故常“以善小而不为”?不为“善小”,无外两种:一种不屑于行善。二种不屑于行小善。俱是未明根本,根本未明。

曾游居山城重庆数年。重庆又称“雾都”,因城市建在山中,清风能不贯穿,总以连绵阴雨、雾气屏遮为寻常气候。重庆人素有“麻辣”的性格,脾气不似江南这般内秀,比较“耿直”(重庆方言),皆与气候相关。甫及入冬,市民凡遇见阳光灿烂之时,无不以沐浴其间为快,随之心情爽朗,喜笑颜开。这种对阳光的体会,在江南生活的人远无如此深刻。或者平日的思想,就象重庆的气候。只当天生以来,就是如此阴雨,如此雾气。心难清畅,烦恼常有。一旦间拨云见日,哪晓得辰光原来这般明亮,心竟如此坦然。

为云遮挡的红日青天,是苍穹的本来面目,根本的面貌。所谓拨云见日,便是复见根本。不论为人、读书、学问、作文、从艺……一概的行止,务以行根本之道,明根本之理,才是根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