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
罗拉牵伸的基本概念
(一)牵伸
牵伸的定义:喂入产品通过一个装置,其中的纤维彼此间产生相对位移,使纤维连续地、均匀地分布在输出产品长度方向上,这个过程称作牵伸过程,简称牵伸,该装置作牵伸装置。
广义地讲,牵伸的实质是须条方向上纤维在长度方向上的重新分布,输出产品的长度可以相对输入产品有伸长,也可缩短。如锡林向道夫转移纤维过程看做牵伸过程的话,该牵伸是将纤维分布在更短的片段上,类似于转杯纺中分梳辊到纺杯之间的牵伸。人们常见的最古老牵伸形式为罗拉牵伸,其是一个借助表面速度不同的回转罗拉的系统,将须条抽长拉细的过程。此外,牵伸前后输入产品与输出产品的形式可相同也可不同,如,梳棉机、条卷机等卷装形式是不同的;也有相同的,如并、粗、细的。
(二)实施罗拉牵伸的条件
罗拉牵伸机构由罗拉和胶辊组成,相邻两对罗拉组成一个牵伸区,如图所示:
简单罗拉牵伸区
每个牵伸区实现牵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对胶辊施加一定压力,使罗拉钳口对须条产生足够的握持力。
(2)前一对(输出)罗拉的表面线速度要大于后一对(喂入)罗拉表面线速度。
(3)两个钳口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罗拉中心)要比纤维品质长度略大,以免损伤纤维。
因此,罗拉的加压、中心距和表面速比是罗拉牵伸的三个重要工艺参数。
罗拉牵伸可使须条单位长度的重量减轻,即须条横截面内的纤维根数减少,由粗变细;同时须条内的纤维更加平行伸直。罗拉牵伸的这些作用是通过使须条中纤维与纤维间产生相对位移而达到的。
如果前一对罗拉的表面线速度与后一对罗拉的相差很小,须条中的纤维只是从弯曲、膨松状态伸直平行,绝大多数纤维彼此间未发生轴向的相对位移,这种没有引起纤维间相对位移的牵伸,称为弹性牵伸或张力牵伸。张力牵伸能使须条张紧,防止其在输送过程中松坠。若前一对罗拉的表面线速度与后一对罗拉的相差较大,须条中的纤维彼此间产生了相对运动,须条产生明显的抽长拉细,此种牵伸称为位移牵伸。
(三)机械牵伸与实际牵伸
牵伸的程度用牵伸倍数来表示,有机械牵伸和实际牵伸之分。
p、q值是工艺设计与管理中常用的参数。P值可正可负,如纤维散失是主要影响,则实际牵伸倍数大于机械牵伸倍数,牵伸差异率为正值。梳棉工序、精梳机的牵伸差异率为其实际落物率;细纱机的牵伸差异率为负的粗纱伸长率;细纱机的牵伸率为细纱的捻缩率;并条、条卷的牵伸差异率为-1.5%~±1.5%,对于意外伸长较大的取小。生产中,牵伸差异率、牵伸配合率要经过长期的测试与积累,没有固定或可循的数值。
确定实际牵伸倍数、机械牵伸倍数的程序;已知喂入和输出须条的定量或线密度→得实际牵伸倍数→牵伸差异率或牵伸配合率→机械牵伸倍数→确定牵伸变换齿轮齿数,以纺出符合规定的须条。
(四)总牵伸和部分牵伸
一个牵伸装置一般由多对牵伸罗拉组成,相邻两对罗拉(一个牵伸区)间的牵伸倍数为部分牵伸倍数,而最后一对喂入罗拉到最前一对输出罗拉间的牵伸倍数称为总牵伸倍数。如有四对罗拉组成三个牵伸区,罗拉线速度自后向前逐渐加快,即V1>V2>V3>V4,则各部分牵伸倍数分别是:
由式(6—7)可知:总牵伸倍数等于各部分牵伸倍数的连乘积,即总牵伸是由各部分牵伸来完成的。根据工艺要求按总牵伸倍数大小来分配各分牵伸区牵伸倍数的大小,称之为牵伸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