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太和五铢

简介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中国最早年号记重钱.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形制类五铢钱,然制作粗疏。“太和五铢”四字呈方折篆体,直读,光背。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厘米、重约3.4克,小者径2厘米、重2.5克左右。太和五铢铸行有限,流通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未成北朝之统一通用货币,故传世及出土数量亦少。

相关介绍太和五铢为北魏建国百年后的“第一钱”,可惜的是孝文帝的这次铸行并不成功。其原因一是“太和五铢”铸行后,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而不入徐州、扬州之市,未能成为北朝的统一通用货币;二是私铸盛行,劣质钱充斥,造成物价不断剧烈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