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烧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陶瓷坯体在施釉前后各进行一次高温处理的烧成方法。未上釉的生坯烧成称素烧,素烧后的坯称素坯。素坯施釉后的烧成称釉烧。二次烧成多用于生坯强度较低的陶瓷制品及部分精陶。某些工业陶瓷塑性成型时,坯中加入大量有机增塑剂和粘合剂,也常采用素烧后再施釉的方法。

特点:二次烧成时素烧温度有时比釉烧温度低,即先行低温素烧(600-900℃),而后再进行高温釉烧,使坯、釉同时达到最高烧成温度,此时素烧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坯体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进行施釉,减少破损,并具有良好的吸附釉层的能力,此外部分氧化分解反应,减少了釉烧时的物质交换数量。

一般精陶制品进行二次烧成时多是素烧温度比釉烧温度高,这种情况下以素烧为主,素烧的最终温度即是该种陶瓷的烧成温度,釉烧作用是将熔融温度较低的釉料熔化,均匀分布于坯体表面,形成紧密釉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