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脊柱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词定义:

人体的脊椎发育是一种骨化过程,人出生后到青春期前,脊椎包括腰椎和骶椎均是未完全骨化成功的,一般要在17-23岁方可完成。在此年龄阶段,腰椎和骶椎一直在处于骨化发育中。由于腰骶部有两个骨化中心,如果人体在停止发育之前未完全骨化成功,就会在腰椎或者骶椎形成“裂隙”,这就是我们临床照片报告单中常说到的“隐性脊柱裂”。发生在腰椎的叫“腰椎隐裂”;发生在骶椎的叫“骶椎隐裂”。大约25%-50%的人群有腰椎发育异常,常见的有腰髓椎隐裂和移行椎(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

腰骶椎隐裂生理病理表现:

第1骶椎及第5腰椎弓不愈合,是脊柱腰骶椎最常见的先天性异常。腰髓裂的发生率各家统计数字不一,SOUTHWORTH等在550例无症状的腰部X线片中有18.6%有隐裂GROW等为35.7%,郭世绂曾观察400例骶标本,发现S1及S2隐裂者28.7%,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统计800例一般腰背痛患者腰椎X线片,发现有123例骶裂,6例椎弓未愈合!6例L5S1裂,共135例,占16.8%。在无腰痛的100例大学生腰椎X线片中骶裂出现率却为24%,另统计200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便于工作合并骶裂者为18.5%。

一般隐裂不会导致腰痛,但隐裂重者局部构造较弱,易因劳损而产生慢性腰痛,骶裂伴游离棘突者在弯腰时棘突可刺激硬膜造成腰痛。KITTRICH认为:隐裂处硬膜表面的纤维脂肪团可压迫硬膜及神经根产生腰痛并可使膝跟反射减低消失,当骶裂伴有L5棘突肥大时,伸腰时可剌激裂隙间的纤维膜或缺损椎板残端产生疼痛。当纤维膜与硬膜或神经产生粘连,则可引起向下肢的放射痛。GILLLESPE统计在500例椎板切除者中,有隐裂者占18.2%,而在无腰背的病人中仅为4.8%。史可任报道46例隐性脊椎裂中,15例出现坐骨神经经痛,手术证实胡8例合并椎间盘突出,突出水平在上一个间隙。

因此临床地有隐性脊椎裂而伴有明显坐骨神经痛者,应仔细分析隐裂的性质,分析其症状与体征特征,如有明显的神经根定位征,,移行椎在腰骶处表现为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移行椎是间生腰背痛的原因之一。

尿床与隐性脊椎裂

隐性脊柱裂属于先天性的疾病,遗尿是其临床最常见的表现,其发生主要和骶尾神经受压影响膀胱的舒缩功能从而导致遗尿有关。

隐裂是一种先天畸形,约占普查人数中的5-29%。其中尤好发于第一和第二骶椎与第五腰椎处。临床表现症状各自差异较大,轻者可无症状或拌有尿床、记忆力下降、不能久坐、活动后感到腰部不适、腰酸困或轻度腰疼。较严重者,则经常出现腰疼、腿疼、腿软无力;亦拌自汗、盗汗、脾胃功能减退,或影响生殖系统,逻辑性一出现性功能障碍及不孕症。女性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小子宫、乳房小及不孕症。

随着年龄增长,脊髓上移,脊髓圆椎或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压迫,逐渐出现尿急、遗尿等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往往多年就医,疗效不佳致使年龄拖延较大,甚至拖延至成年仍然尿床,人们常说所谓“尿床不可根治”,指的多属此类尿床,我院采用“穴位埋线、神阙穴敷药、药膏穴位按摩”能够彻底治愈此类尿床病。

检查

脊椎X 线平片和CT 与MRI 扫描显示椎管畸形,棘突及椎板缺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

一般说是无需治疗的。

由于隐形脊柱裂的先天性缺陷,不好人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所以,由此先天性问题的人,切忌久坐久站、长时间弯腰负重、剧烈运动、或者外伤腰部等等。

此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如果出现先天性脊柱裂的间隙过大,就有可能出现椎管膨隆等现象,出现脊神经损伤等情况,应该进行手术修补。但是绝多得数的隐形脊柱裂是不需要治疗的,生活中注意保护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