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
1、江苏省江都市郭村镇郭村镇位于江都市的东郊,与地级市泰州接壤。南与浦头镇相连,西与宜陵镇、吴桥镇毗邻、北与小纪镇交界,328国道,新、老通扬运河,宁启铁路横贯全镇东西,是扬州市、江都市的东大门。
郭村是革命老区,系江都革命的发祥地,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在此成立指挥部,誓师东进黄桥,著名的郭村保卫战在这里打响。1940年7月,苏中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江都县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粟裕、谭震林、叶飞、陈丕显、彭冲、姬鹏飞等均在此留下战斗足迹。境内于氏姐妹楼,是我军东进抗日和大军渡江时的领导、指挥机关驻地;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是红色旅游胜地。
全镇区域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人口8.7万人,辖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现全镇有以机械、工具、化工、猪鬃、鞋服、电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集中区,以苦瓜、吊瓜、酱菜和蔬菜大棚为主的农业示范园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新集镇区。素有“建筑之乡、钣金之乡、工具之乡、鞋服之乡、猪鬃之乡”的美称。
全镇共有民兵组织(营)24个,民兵总数为3220人,其中,普通民兵营23个,总数2760人;基干民兵营1个,共460人,下辖1个反恐维稳应急分队和4个连,编14排、50班。编有首批兵员动员对象7人。全镇还编入预备役部队1个排,共21人。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人武工作连续___年受到扬州市政府、扬州军分区和江都市政府、江都市人武部的表彰。目前全镇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正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提出的把郭村建设成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文化大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历史文化
郭村是革命老区,系江都革命的发祥地,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在此成立指挥部,誓师东进黄桥,著名的郭村保卫战在这里打响。1940年7月,苏中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江都县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粟裕、谭震林、叶飞、陈丕显、彭冲、姬鹏飞等均在此留下战斗足迹。境内于氏姐妹楼,是我军东进抗日和大军渡江时的领导、指挥机关驻地;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是红色旅游胜地。
地理位置
郭村镇位于江河都市的东郊,与地级市泰州接壤。南与浦头镇相连,西与宜陵镇、吴桥镇毗邻、北与小纪镇交界,328国道,新、老通扬运河,宁启铁路横贯全镇东西,是扬州市、江都市的东大门。
行政区划
全镇区域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人口8.7万人,辖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2、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侯新田乡郭村侯马市侯新田乡郭村,位于浍河以北,东与郭村堡、西与秦村相邻。
据传说,该村在四百多年前,这里居住郭姓人家为多数,故名郭村。
该村在清乾隆、清光绪年间均属曲沃县西郭里;民国十七年属曲沃县三区,郭村时有74户,男205丁,女192口;2000年,郭村有370户,1375口人,耕地面积91.42公顷,人均收入3207元。
徐力之:郭村人,1917年9月生,1937年从曲沃汾川学校(校址在小里村)毕业,考入太原中学,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时期,徐力之于1937年8月从太原到曲沃,任三区牺盟会特派员。11月,由李哲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三区分委委员。1938年2月,他担任曲沃县抗日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军法处处长。为发展牺盟会,加强党的建设,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开展工作。
1938年10月至抗战结束,先后担任过晋豫地委宣传科长,晋豫边唐支队宣教科长。新一旅宣教科长,太行四分区敌后武工队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起,他先后担任四十二团政治部主任,洛南县委常委兼一区党委书记,华中支前司令部参谋处长,机关党总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徐力之于1950年调回北京工作。五十、六十年代,先后担任过民政部秘书处长,社会处长,中央内务部农林六五部移民局副局长,农垦部计划局局长,国务院知青安置办主任。七十、八十年代,他先后担任农垦总局总局长兼党组成员,农垦部生产局局长,中国农业影视中心党委书记等。
徐力之同志1986年离休,现居北京。
李建忠:郭村人,1930年生,曾先后担任曲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洛阳四0七厂厂长,四川津江军工厂党委副书记等职。1988年去世。
郎益合:1941年生。他既是乡、村的一名干部,又是一名有声望的农民记者。他先后被《山西农民报》、《山西科技报》和《人民代表报》聘为特约记者。他才思敏捷、眼光敏锐,成稿见报快。他曾在中学学习时期就写了近百首诗歌,多发表在《侯马报》、《晋南拼音报》和《火龙》、《幼苗》杂志上;1962年至1966年,写了40余篇新闻稿件,先后在《侯马报》和《山西农民报》发表;1980年以来,他先后写了1500余篇新闻等稿件,多发表在《山西日报》和《山西农民报》。他的稿件曾多次获奖,仅1997年度,就获得五项作品奖。
1998年以来,他埋头在家里写短篇小说。1999年他写的小小说《官场》,发表在《山西文学》杂志第五期。当年九月份在山东蓬莱召开的全国精短文学大奖赛会上,获得优秀作品二等奖。他年到花甲,仍孜孜不倦地伏案写着……
郭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认真做好第二轮土地延续承包工作,进一步抓好站台发运,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商业、运输业等,1999年发展喷灌面积达300亩。现今,为使村民增加收入,他们正积极探讨新的发展思路。
3、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桐琴镇郭村郭村地处桐琴镇南部,现有人口有445人,有耕地面积342 亩,山林面积629亩,是传统的粮食生产专业村。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有家庭工业企业12家,农民人均收入达6500多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