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轮纹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梨轮纹病

梨轮纹病又称粗皮病,在南方果梨产区普遍发生,为害比较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此病除为害梨外,还能危害苹果、桃、李、杏等树种。

(1)症状:梨轮纹病菌主要为害枝干及果实,叶片被害较少。枝干被害,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至暗褐色的近圆形病菌斑,直径5—15毫米。病斑逐渐突起呈瘤状,后期病斑周围开裂,第二年于病瘤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为害严重时,病瘤密集,枝干表皮十分粗糙,促使树体早衰,甚至枝干枯死。

果实染病,于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渍状、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迅速向四周扩展,形成深褐与浅褐色相间的轮纹型病斑,病斑不凹陷,呈软腐状,后期于病部散生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果很快腐烂,可流出茶色汁液,但仍保持果形不变,失水干缩后变僵果。

2、病原:轮纹病菌是一种真菌,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在自然情况下很少见到。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梨轮纹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是同一种,可以互相侵染。

3、发病规律:梨轮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瘤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皮也及虫伤口侵入枝干和果实。5月至8月病菌均能侵染,但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侵染盛期。病菌潜育期较长,从幼果期侵染,到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才表现出症状。枝干革命上当年产生的病瘤不能分生孢子器,据此认为轮纹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枝干上的病瘤组织内的病菌,可存活4—5年。

病害的发生和浒与气候、树势有着密切关系。在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有利于病菌孢子孙的传播和侵染,病害发生严重。果园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树替势衰弱、易感染轮纹病。

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及时清除病枯枝,集中烧毁,消灭病菌。

(3)在发芽前,彻底刮病瘤 ,清除病残组织,用“402”抗菌剂50倍液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伤口,外涂复方煤焦油保护。

(4)于发芽前,乔除枝干粗皮之后,全树喷布一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混加五氯酚纳300倍液,可尔死树皮表层的潜伏病菌,减少初次侵染源。

(5)生长期喷药保护,从落花后15天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此后每隔半月旋药一次,连续喷药4次。对枝干、叶片、果实都要均匀细致的喷布。喷布药剂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效果较好。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次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