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兑
叶兑(1307—1389),字良仲,号四梅先生,别号归根子。浙江宁海县纡岸(今三门县上叶村)人。元末明初名儒。祖父叶培曾是南宋咸淳进士,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地理。父亲叶德象,博学多才,善于论说,因宋朝灭亡而退隐在家,教授一批乡里子弟。幼受祖父叶培家教,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地理。不乐仕进,居家教授乡里子弟。
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
朱元璋本是礼贤下士之人,刘基、宋濂一干人等均为其所用。他对叶兑的才能大为赞赏,命人赐坐赐酒,竭力挽留,希望叶兑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日后共享荣华。叶兑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连忙辞谢道:“如策可采用,使苍生早获安乐,为愿已足。取荣华富贵,并非所愿!”铮铮数言,道出了一个隐者的心声。叶兑身为一介布衣,却深知遭受连年的战火,最苦的是与他一样的百姓。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自身的飞黄腾达,而是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安定,民众能够早日解脱流离之苦。这是怎样的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啊。数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计,事如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一样。
元末,海内干戈四起,兑身居海隅,却审时度势,知元将亡,料方国珍虽据浙东,不足以成大事。间道至金陵,谒朱元璋于戎马间,献《武事一纲三目》,陈取天下次第策略。朱奇其言,屏人命坐赐食,欲留用,则婉言谢绝,“如策可采用,使苍生早获安乐,为愿已足。取荣华富贵,并非所愿!”朱元璋厚赐而还。太史宋濂回浙东,与兑同舟,索文章十余篇细阅,大为赞赏,遂与结为至交。后朱元璋平定天下,其次第攻取,大略如兑所言。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发兵攻苏州未成,改用兑所献“锁城”法,果于次年九月破苏州,俘张士诚。朱元璋下诏征辟不就,仍在家以教授为业。筑楼一座,并于楼前植玉梅、绯梅、腊梅、金梅四种,取名四梅轩,自号四梅先生。著有《四梅轩集》4卷。太史宋濂曾读到叶兑的文章,连呼奇才,惊叹不已。有一次,宋濂回金华探亲,恰好与叶兑同坐一条船,于是向叶兑讨要了十余篇文章仔细阅读,竟手不释卷。宋濂拉着叶兑的手,说:“凡是天下善写文章的士大夫,我都迫切地与他交往,相互讨论交流。而你虽然久居乡下,但文采不在那些人之后,怎么能够遗漏呢?”于是,两个人就成了莫逆之交。宋濂觉得叶兑这样的人才,埋没在乡下有点可惜了,劝说叶兑共同辅佐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叶兑的一再坚持下,宋濂深感可惜,还是被叶兑的高尚品行所折服。他的《咏梅》诗中有这样一句:“清操不争桃李艳,绛纱轻护雪霜寒”。时至今日,上叶的族人仍以“四梅太祖”尊称叶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