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驿
来凤的得名其一:当地一直就流传着“有凤来栖”的传说,据说曾有人亲眼看见过凤凰,“来风驿”这个地名也因此而来。这个得名有涉嫌盗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的得名来历。而且太神话了。
其二:来凤在元朝以前名为王来镇(因三国蜀汉中王刘备曾来到此地而得名,也有说因王来山而得名,但县内史上无此山,遂不可取,后因地理位置,在此设立驿站),在宋末蒙古大军入侵重庆,铁木真攻璧山,铁木真的妃子死于王来镇,铁木真登基后怀念此妃子,追封为皇后,并将王来驿(镇)更名为来凤驿(镇)。
来凤驿原是成渝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是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齐名的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驿”之一。
来凤的历史三国以前名字不详
三国刘备入蜀后得名王来镇,后设立驿站,辖今璧山青杠、丁家、健龙、正兴、大兴
元朝铁木真皇后死于此处而更名来凤驿,辖区今青杠、健龙、大兴
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因璧山县城残破,衙署无存,短时寄治来凤驿
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六日,即1940年9月6日,来凤撤销驿站,改称来凤镇
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设璧山专区,驻地璧山,县人民政府决定,全县下设6个行政县辖区,其中第三区区政府驻来凤乡,来凤降格为乡。
1980年3月,全县又将6个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2镇璧城镇和来凤镇,38个公社。来凤又升格为镇,但来凤镇不领来凤区。
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2003年璧山县改制,来凤镇降格为来凤村和其他原属来凤的村都隶属青杠,现在一般用旧称来凤驿。
来凤的地理来凤驿地处重庆西部近郊璧山县内,原来凤镇,现已并入青杠街道,在缙云山脚下,距重庆市区25.5公里,距璧山县城19公里,离成渝高速路青杠道口1.5公里、丁家道口6公里,上接成都,下通重庆,北连北碚、合川、南下江津、永川、泸州,西连铜梁、大足。老成渝路有4公里穿过来凤驿中心,渝隆路、璧津路在此交汇,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小重庆之美称。
来凤鱼来凤驿以名菜“来凤鱼”闻名于世。“来凤鱼”历史悠久,数百年来历代烹制大师在继承川菜传统手法的基础上烧制出了以“麻、辣、鲜、香、嫩”为主要特征的“来凤鱼”,受到过往食客的喜爱。著名书法家杨宣庭欣然题书“鲜鱼美”,盛赞味在璧山来凤。来风驿自古为鱼米之乡,《华阳国志·巴志》云:“土植山兮,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皆纳贡之。”嘉庆《璧山志》载:“鳞之属有江鲤、崖鲤、白鲢、鳟鲫、七星鱼、红梢鱼、子巾鱼等”,其有盛产在璧山来凤璧南河中的“七星鱼”、“红梢鱼”、“青剥鱼”为历代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