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决定性瞬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非决定性瞬间卡蒂尔.布列松于1952年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将摄影定义为捕捉瞬间的艺术,要求在画面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的记录下人间美好的瞬间。瞬间的抓取首先关系到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意义。这就是通常所公认的决定性的瞬间。就在这个理论风行之际,罗伯特.弗兰克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说:"我不希望扑捉"决定性的瞬间",世界在飞快的转动,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有个性的摄影家开始独辟蹊径,一反决定性瞬间的创作方式,通过极其随意的眼光观察这个平凡的世界,以表面上看去不经意的一瞥融入摄影家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代表人物有 威廉.克莱因,罗伯特.弗兰克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