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滕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卡滕效应

科顿效应(Cotton Effect)

一、定义

科顿(Cotton)效应又称卡滕效应, 是当直线偏振光透过旋光性物质时产生偏转的现象。旋光性物质又称为光学活性物质。光学活性物质在其吸收最大值附近表现出特征的旋光色散和圆二色性。当由左、右旋圆偏振光合成的直线偏振光进入旋光性物质(如芳香族化合物)时,由于旋光性物质能使左旋与右旋圆偏振光的传输速度改变,形成不同折射率,故此左、右旋偏振光透过厚度为d的旋光性物质后形成偏转角α,它可表达为:

(φ1-φr)=

φ1=2πd/λ1=2πdn1/λ

φr=2πd/λr=2πdnr/λ

式中:φ1、φr—左、右旋偏振光透过旋光性物质时的旋转角度;

n1、nr—左、右旋偏振光在旋光性物质中的折射率;

λ—入射光的波长。

二、应用

科顿效应分正、负两种,可由圆二色性谱带的符号或根据旋光色散曲线的峰位来确定:当圆二色性谱带的符号为正值或者正的旋光色散峰在较长波长方向时,称为正的科顿的效应;当圆二色性谱带的符号为负值或者正的旋光色散峰在较短波长方向时,称为负的科顿效应。理论上可以证明:当生色团的跃迁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方向相同(即跃迁时电荷沿右手螺旋途径运动)时,出现正的科顿效应,反之则出现负的科顿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