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

鼬〈名〉yòu
鼬科部分种类动物的通称
兽为食,大多数有赤褐色的毛皮,躯体下半部呈白色或黄色
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本草纲目》
捕食鼠、鸟等。毛皮可制衣帽,毛可制狼毫笔。
生物学
【名称】:鼬
【拉丁文】学名: Mustela
【英文名】: weasel、 stoat
【中文别名】: 黄鼠狼、黄鼬
【分类】:动物界、哺乳纲、食肉目、鼬科
【体长】:
最小的伶鼬体长13~20厘米。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
【体重】:
最小的伶鼬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重0.5~1千克。
【形态特征】:
鼬是鼬科种类动物的通称,全世界共有17种。该科动物的普遍特点是状似鼠而身长尾大,躯体削瘦、四肢较短,属于小型食肉动物,动作矫捷无伦,遇到侵害能由肛门分泌臭液自卫,
【毛色】:
大多数种类有赤褐色的毛皮,躯体下半部呈白色或黄色。冬天有少数种类如白鼬、伶鼬会褪去夏毛更换冬毛,因而出现白色的个体,是适于雪地景观的保护色。
【寿命】: 8~19年
【保护级别】: 黄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种群差异】:
鼬是鼬科种类动物的通称,全世界共有17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除大洋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比较常见的品种有黄鼬、白鼬、鸡貂、水貂等。还有比较少见的种类如虎鼬、黄喉貂(青鼬)、伶鼬等。
【分布情况】:
全世界共有鼬类17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除大洋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中国有鼬类8种:黄鼬、香鼬、纹鼬、黄腹鼬、艾鼬、小艾鼬、伶鼬和白鼬。
【物种状况】: 全世界各地区常见,其中少数品种比较稀罕。
【生活习性】:
独居,大多数种类昼伏夜出,极活跃,穴居。行动迅速、诡秘,凭借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搜寻食物。
【食性】:
主要以鼠类为食,亦吃小鸟和鸟卵,或沿河堤、小溪活动捕食蛙类、昆虫和鱼,有时亦盗食家禽。
【生活环境】:
山林、草原、湖泊、丘陵、盆地等均有分布,适应性极强。甚至生活于城市乡村等人类环境。
【生理特征】:
大多数种类繁殖快,每年冬末春初发情交配,怀孕2~3个月后,夏初产下1~4只幼仔。哺乳期1个月,10个月后即性成熟。
【经济价值】:
大多数种类的毛皮珍贵、价格高昂。其中黄鼬分布较广,数量最多,经济价值最大。黄鼬繁殖快,每年冬末、春初发情交配,每年换毛两次。毛色鲜艳,呈棕黄、杏黄或金黄色,针毛细密,底绒丰厚,是上等裘皮原料,在国际毛皮市场上被誉为东方水貂。另外黄鼬的尾毛可制狼毫笔。是著名的制笔材料,其价值远超过紫羔皮。是读书人的至宝。
【世界鼬科动物名目一览表】中文名=英文名 =拉丁名 =命名人
非洲鼬 =African weasel =Mustela africana= Desmarest
香鼬(香鼠) =Moutain weasel= Mustela altaica= Pallas
白鼬 =Stoat, Ermine =Mustela erminea= Linnaeus
艾鼬,艾虎 =Steppe polecat= Mustela eversmannii= Lesson
黄氏鼬 =Mustela felipei =lzor et de la =Torre
长尾鼬 =Long-tailed weasel =Mustela frenata =Lichtenstein
黄腹鼬 =Yellow-bellied weasel =Mustela kathiah =Hodgson
爪哇鼬 =Mustela lutreolina= Robinson et =Thomas
黑足鼬 =Black-footed ferret= Mustela nigripes (Audubon et Bachman)
银鼠(伶鼬) =Weasel, Least weasel =Mustela nivalis= Linnaeus
马来亚鼬 =Malaysian weasel =Mustela nudipes= Desmarest
林鼬 =Polecat =Mustela putorius= Linnaeus
黄鼬(黄鼠狼) =Himalayan weasel= Mustela sibirica =Pallas
背纹鼬 =Back-striped weasel= Mustela strigidorsa =Gray
白颈鼬 =White-naped weasel, African striped weasel= Poeciligale albinucha (Gray)
虎鼬 Marbled polecat =Vormela peregusna (Guldenstaedt)
狐鼬 Tayra= Eira barbara (Linnaeus)
黄喉貂 (青鼬) Yellow-throated marten =Martes flavigula (Bodda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