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作品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

墨竹图题诗

注释译文注释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

关情:牵动感情 。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吾:我们。

曹:辈。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

译文

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1]

作品鉴赏这首诗是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1]

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扬州八怪”之一。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后世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其处世名言“难得糊涂”富含哲理,流传后世。[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