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8月1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已显示出在电子与信息科学方面的馆藏特色,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类藏书库。截至2005年, 图书馆累计馆藏量268.51万册, 其中纸质文献172.22万册,电子文献96.29万册,生均图书88.4册。外文现刊600余种,中文现刊1300余种。
老校区(北校区)图书馆于2001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主楼高11层,建筑总面积20640平方米。由于得到香港邵逸夫先生的资助,所以冠名为"逸夫图书馆"。面积为35772平方米的新校区(南校区)图书馆于2007年4月交付使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于1995年建成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已实现了采编和流通的计算机管理,并在1998年与校园网连接,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家工程信息网的资源网站之一,还是电子情报系统计算机信息网西北地区节点。这些年来,加强了自动化管理并广泛地开展了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工作,为读者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不断得到扩展,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3年6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引进的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美国INNOPAC系统投入运行,使我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上一新的台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于1992年成立的"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已发展成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该工作站还是万方数据(陕西地区)服务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一级咨询站,可提供课题查新和检索、被检被引、文献传递、信息检索培训等信息服务。
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截止2005年底,先后购置了IBM H85服务器、IBM PC Server 、HP PC Server及其它专用服务器,磁盘阵列总容量达11TB。购买了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并引进了21种国内外著名的网络数据库系统(其中网络全文数据库14个), 如:Ei Village、CSA、Springer全文期刊和电子图书、EBSCO全文期刊、国外博士论文全文库、国外特种文献数据库、ACM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CNKI数据资源、香港中国资讯行等等。 同时,还进行了自建库的工作,如馆藏特色库、学校重点学科导航库等,目前上网记录超过410万条。 上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使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或文献更为方便、快捷。在学校的支持下,今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还会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力度,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数字化产品。
新校区(南校区)图书馆
2005年7月1日奠基,2006年8月25日封顶,2008年9月竣工。
新校区(南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框架五层,地下一层,地面四层。
新校区图书馆实行借阅一体、全方位开放、统借统还的管理模式。新馆设置图书、期刊、报纸阅览室、电子多媒体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休闲区等,阅览座位2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