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西藏农牧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原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集农牧林水电学科于一体、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高等理工院校。学院创建于1971 年,其前身是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 年9月,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目前两校处于“磨合”期。

学院坐落在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地区八一镇,占地1300 余亩,东临碧波浩淼的尼洋河,西倚苍翠葱郁的觉木山,校园依山傍水,满园苍翠,鸟语花香,幽静雅致,集自然之秀,汇人文之灵,荣膺“国家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学校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胡锦涛、乔石、热地、阿沛·阿旺晋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学院视察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工39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4人,讲师、实验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5人;教师中有博士17人,硕士54人;全日制在校生2100 多人。现设植物科学技术系、动物科学技术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水利电力与土木工程系、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和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有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水利水电工程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28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经、管等5大学科门类,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等领域,与西藏的经济建设紧密相关。拥有西藏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藏高原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实验室、生物技术中心、大型真菌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动物疾病检测诊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2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及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重点野外定位研究站,其中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重点野外定位研究站是目前西藏唯一的由西藏自治区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管理的国家级野外台站,西藏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学院还有自行设计建设的教学实习农场、牧场、果园、苗圃、水电站等教学实习基地。学院校舍11万平方米,拥有配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功能教学楼、远程教育大楼,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和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学生食堂等;图书馆藏书26万册,订有中外期刊300余种;学院编辑出版《西藏农牧学院学报》、《西藏农牧学院校报》;学院面向西藏、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东、山西、河南、湖南、重庆、河北、陕西、甘肃、青海等14个省区及驻藏部队招生。

学院立足西藏,服务“三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以智力和技术支撑经济建设为己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函授教育、干部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强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特色和优势;坚持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学生选课比重,实行学分制管理,主辅修制、双学位等。尊重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积极组织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均显示出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竞争能力、动手能力和发展潜力,深受社会的欢迎和信赖。2002 年,学院荣获全区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进步奖”、“教学管理奖”和“实验与实践教学奖”;2006 年我院科研处荣获教育部“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荣誉称号,是全区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建院35年来,学院已为西藏农牧林水电行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000 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当代大学生的榜样—祁爱群就是我院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坚持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了科学、严谨和富有活力的科研创新运行体制,以西藏“三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先后承担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以及其它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近200项,到位资金3300 余万元,荣获原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奖项40余项,出版专著和科普读物30余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 余篇。在我院主持的科研项目中,“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等3项获国家级奖励,“鸡、牛、兔的一类新病原菌及其致疫病研究”等3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西藏色季拉山森林植被类型生态环境及经营措施研究”等5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等13项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学院坚持为“三农”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服务,先后完成了“拉萨市城关区科技综合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林芝八一镇福建公园绿化工程”、“那曲地区人工草场灌溉系统设计”、“川藏公路(拉萨至八一段)绿化模式设计”、“芒康县纳西乡小康村整体规划”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我院研制开发的西藏野桃系列产品、沙棘系列饮品、青稞系列产品等9个产品均已取得自治区食品卫生许可证批号;“红景天保健茶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和“沙棘饮料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分别荣获“全国第三届科技新产品及人才交流博览会金奖”和“全国第三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西藏野桃汁、沙棘汁等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并被第六届全国民运会西藏分会场确定为指定使用产品。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努力为地方培养实用技术人才,自2001 年来,先后为自治区组织部、农发办、农牧厅、林业局、水利厅、自治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办公室和部分地市县等举办各级各类农牧林水电专业实用技术或技能培训班21个班次,累计培训县级领导干部、乡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僧尼等各级各类人员2500 多人次。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始终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实行开放办学。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有关部局(科研机构)对口支援该院,长期选派高学历、高职称、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的援藏教师和干部到学院,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学院还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挪威———中国·西藏———大学合作网、德国玛堡大学等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港台学者、外国专家先后来我院讲学、商谈合作,我院专家也先后赴国外考察培训、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独具特色的课外教学、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2000 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2002 年1个团支部获全国先进团支部。2001 年、2003 年、2005 年分获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获得二等奖的2人,三等奖2人;2005 年获全国首届军训知识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学生积极参加全区“成才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获得二

西藏农牧学院

等奖的2人,三等奖5人;曾获全区2000 年度、2002 年度“五四红旗团委”;全区2000 年度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组织奖;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农学系志愿者服务分队获全区2000 年度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志愿者服务队;2003 年院学生会获全区先进学生会;2个团总支分别获全区2000 年度、2002 年度“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有50多名团员青年获全国、全区优秀共青团员、模范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奖助学渠道多样,设有“浙江金都”奖学金、教学奖励基金奖学金等2个基金,国家奖学金、白玛央金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建昊奖学金、恒安自强奖学金、蓝天西部希望之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6项奖学金,各类单项奖、荣誉奖、三好学生奖、优秀学生干部奖、优秀团员奖、模范团干部奖等奖项,奖励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学院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贷、助、补、减”体系,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绿色工程、学费减免、特困生补助政策,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院积极扶持和鼓励大学生成立学生团体,开展精神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设有“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科技协会”、“环保协会”、“计算机协会”等10多个学生团体。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农牧林水电人才需求旺盛,西部大开发、中央继续加大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07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给学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学院将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密结合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人才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求真务实,上下一心,深化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努力培养“靠得住、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为完成西藏“一加强、两促进”历史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区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纪要”,决定正式恢复以前撤消的西藏民族学院,并决定将校址从陕西迁

西藏农牧学院

回西藏。同年7月,西藏民族学院党委成立了“西藏民院迁址筹建处”。9月,在西藏林芝县八一新村选定校址。

西藏农牧学院大门

1972年5月3日,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了“西藏民院总体规划”。规划规定了学院总体规模为:在校生1500人,教职工50O人,基建面积3750O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逐年投资,滚动发展,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学校暂设预科、政治、藏文、农学、畜牧兽医、卫生、财会、机电八个专业,并建设为教学服务的机电、化肥、制药、木工、铁工、农场、牧场、卫生所、兽医门诊九个附属机构。1973年5月,校舍房建工程正式开工。1974年12月3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西藏民院继续在陕西咸阳办学,西藏林芝筹建处改为“西藏民院林艺分院”,属地级事业建制,并于当月任命组建了分院党委。分院党委在“边迁校、边建设、边办学”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根据西藏建设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同年,由西藏民院总院迁来了首批学生:农学65人,牧医61人,并在全藏首次招收畜牧专业3O人,果林专业39人,商业会计专业17人,工业会计专业23人,工商会计大专班25人,藏族干部文化补习生22人。到年底,在校生达282人。1975年,又从陕西转入技工专业班一个40人,农业会计大专班一个14人、商业会计大专班一个30人,会计班一个14人。至此,计划搬迁的西藏民族学院有关

西藏农牧学院

专业转移完毕。

;

西藏农牧学院挂牌仪式

1978年校舍第一期工程建成,建筑面积31440.79平方米,其中教室3098平方米,实验室774平方米,图书馆774平方米,办公室1410平方米,家畜门诊所684平方米,学生宿舍5919.6平方米,教职工宿舍6261平方米,温室1190平方米,附属小学456平方米,以及大礼堂、卫生所、托儿所等。当时共有在校生524人,其中藏族及少数民族学生占总数的77%。教职工420人,其中教师120人。设有农学、畜牧兽医、林学、农机水电、财会5个系、9个专业及化学、物理、生物、金属材料四个实验室。图书馆藏书5万册。

经过筹建者几年的艰苦奋斗,尽管在师资、设备、校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毕竟在尼洋河畔的一片乱石滩上,建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高等院校。在这一时期,筹建者们以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黄沙漫卷、满目苍凉的沙石滩上建校址,干校园,造菜地,开果园,筑围墙,搞绿化。他们边生产、边建设,边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无私奉献的“筹建精神”为学院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巩固发展时期(1978年——1994年)

197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正式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9月4日,学院隆重召开成立大会。从此,西藏第一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高等理工学院在西藏正式诞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院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发扬筹建精神,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79年,学院自己动手设计施工建造了教学实习水电站。1985年,建立了高原生态研究所和3569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购进各种大中型教学仪器、设备500O多台,装备了33个实验室。1988年建成一座面积4000平方米的图书馆。1991年,原国家农牧渔业部投资修建的干部培训中心落成。随后,农牧学院又先后建起了电教中心,扩建、完善了原来粗糙简陋的工厂、农场、牧场,果园、苗圃等,使教学、科研条件大为改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拨乱反正,学院工作重心集中到了教学方面。1985年,学院根据西藏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向,重新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农机水电系改为水电系,撤消财会系,将预科部改为基础教育部。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国家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水利电力部和西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对口援助西藏农牧学院办学。同时,学院在加大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整个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回顾多年来的办学历程,学院师生深深体会到,要办好西藏农牧学院,就必须正确认识西藏实际,有一个正确的办学思想:要为西藏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就必须走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要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的方向。

(三)、开拓奋进时期(1995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学院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一次难得的机遇,这就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保持稳定和加快发展确定了根本指针,并全面加大了支援西藏的力度。借这一强劲的东风,学院从农业部、水利部、原林业部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干部到农牧学院工作,为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厅局领导多次到农牧学院检查指导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领了航,正了舵。农业部、水利部、原国家教委、原林业部和各兄弟院校加大了对农牧学院的关注和支持。农牧学院《“九五”计划及2010年改革发展规划》及时出台,激励了全院教职员工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从此,西藏农牧学院开始步入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快车道。

为加快西藏农、牧、林、水、电科教事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藏”、“科教兴农”的战略,农牧学院党委及时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指示精神,针对学院现状,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农牧学院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指出:西藏农牧学院是集农牧林水电于一身的理工院校,一个“西藏”,一个“农牧”,一个“学院”,这就决定了:第一、农牧学院必须面向西藏这个特定的环境,把教育与大农业这两个战略重点结合好,培养出西藏大农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必须坚持面向西藏农业,面向西藏农牧区,面向西藏农牧民,坚持为西藏的农业现代化服务;第三,既是学院,就要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定位决定了摆位,决定了农牧学院今后的工作思路。即:“1234工程”--坚持服务“三农”(农牧林区、农牧林业、农牧民);强化教学与科研两个重点;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个关系;加强领导班子、师资队伍、管理、德育四个系统建设。这一工作思路,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国家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的赞同和支持。与此同时,农牧学院党委又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了“发扬筹建精神,再创新的业绩”的号召,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大刀阔斧而又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宏观办学机制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大系统工程。即“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高起点、低重心、重实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拓展了‘外引内联’这一富校强校的路子;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工作。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农牧学院充分利用内地兄弟院校大力支援的机遇,通过援藏教师的传、帮、带和“进出去,请进来”,以及鼓励在职自修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特别是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师资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在教学工作上,学院师生逐步树立了改革发展现,大农业观,新农牧区观,复合型人才培养观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能主动适应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按照“强基、改老、拓宽、创新”的思路,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将已有的专业拓宽到11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优化了课程结构,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并开始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的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作为新一轮教改重点已经起步。

在科研工作上,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转变观念,调整科研方向,明确教学、科研、生产的关系,增强科研对生产的服务功能,以及科研对生产、教学的促进作用的认识,统一了全院教职工的思想。目前,农牧学院的科研工作已经从“自发、封闭型”向“主动、开放型”转变;从“单兵作战”向“合理组配、群体攻关”转变:从“单纯为科研而搞科研”向“面向农牧林经济发展找课题,搞科研”转变。

在开门办学的实践中,国家各部委和内地兄弟院校成为农牧学院深化改革的坚强后盾,为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策、人才的支持。学院与西藏金珠集团、广东省科委等企业、科研部门的合作,与拉萨市、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以及林芝地区部分县的联合办学,增强了农牧学院的办学活力和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总之,“机遇+实干+精神”是农牧学院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也因此,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 1995年至今,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等方面共获各项奖励40多项,其中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34项;教师发表在各类期刊上的论文150余篇,获奖23篇;出版著作、科普读物、乡土教材20余种,成为建校以来获奖级别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事实证明,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扬筹建精神,走内涵发展道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是学院加快改革发展的战斗力所在。

从卵石遍布、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到如今环境幽雅、设施基本齐全、效益明显的高等学府,这其中渗透着一代又一代农牧学院人自力更生、辛勤创业的汗水,倾注了各级领导、社会同仁、广大校友的心血和关怀。西藏农牧学院近30年的办学经验可概括为“坚持方向、育人为本,三足鼎立,负重自强”。西藏农牧学院的开创和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上级的支持和兄弟院校的援助。世纪之交,任重道远。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在众多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农牧学院师生员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继续坚持“科教兴农,育人为本,三足鼎立,林业部祝光耀副部长来我院调研工作负重自强”的精神,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西藏农牧学院带入二十一世纪。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