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经官能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心神经官能症
心神经官能症

疾病名称心神经官能症

疾病概述心神经官能症(心血管内科)是由于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心血管一系列症状的功能性疾病,在病理解剖上无心脏血管器质性病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女均可患该病,常因情绪激动,持续过度兴奋,长期忧虑,导致中枢神经正常活动发生紊乱,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继而失调。临床上以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全身乏力、易激动、多汗、颤抖、失眠为特点。

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

症状表现1.休息时、劳动后、精神紧张、疲乏后自觉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

2.易激动、多汗、颤抖、头晕、失眠。

3.可出现叹息样呼吸,四肢发麻。

4.心率常每分钟100次以上,心音强有力,偶有室性早搏。

诊断依据1.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

2.易激动、多汗、颤抖、失眠。

3.心率增快。

4.全面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

诊查要点1.多发生于体力活动过少的青年及壮年,以女性为多。

2.心悸最常见,心前区搏动和不适、多数伴有窦性心动过速。

3.心前区疼痛,多位于左前胸乳部,在膻中穴及其背部对应点偏左处有一敏感点。

4.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急促。

5.全身乏力,常在晨起时显著。

6.检时可发现患者忧郁、颜面苍白、手足冷汗、手指、舌、眼睑震颤,心率和呼吸加速、肌腱反射亢进或面热足冷、手背凉、手掌热等。

7.本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常和其他见证如"不寐"、"头痛"、遗精"以及"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同时存在。

8.信息探测:

耳穴病经口:神门、肝、内分泌、脾、交感、脑点、肾。

经穴病经口:内关。

治疗原则1.主要是作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给予安慰和鼓励。

2.镇静剂和心得安。

3.中医中药。

4.新针、耳针。

疗效评价1.治愈:症状消失,血压、心电图、心率正常。

2.好转:症状改善,但心率仍较快或偶有期前收缩,心电图仍有非特异性ST、T波改变。

预防常识心神经官能症,常常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患此病后,首先要解除上述原因,重新调整工作和生活。正确认识本病的本质,起病是慢慢发生的,病程较长,常有反复,但预后是良好的。要解除自己“身患重病”、“身患心脏病”的疑虑,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有助于神经活动的恢复,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