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制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侦查制度

侦查是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军队保卫部门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的活动。它是侦查机关在刑事案件立案后、起诉前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确定是否起诉的准备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侦查权,是依法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人,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的权力,它与审判权和检察权同属于司法权,同属于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侦查要遵循下列原则:(1)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迅速、及时;客观公正,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保守秘密。

在中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具有双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它既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同时又依法侦查刑事案件,行使国家的司法权,是国家专门的侦查机关。

中国的侦查制度包括:

1、受案、立案制度

侦查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检举或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对受理的案件要迅速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予立案。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决定立案的,应拟定侦查方案视案情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2、侦查程序制度

侦查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侦查机关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措施,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以及通缉等。采用各种侦查手段和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3、强制措施制度

侦查过程中的强制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强行剥夺或者加以一定限制的方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拘传是侦查机关对于未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强制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一种方法。它与传唤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强制性并且仅适用于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是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以保证其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监视居住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在诉讼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局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方法。

拘留是侦查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除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外,一般拘留时限为10日,最多为14日。

逮捕是侦查机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进行审查的一种最严厉的方法。我国宪法第37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4、证据制度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包括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侦查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必须遵守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