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镇
乡镇简介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位于温县东大门,距城区8公里,南滨黄河与荥阳县相望,

东接武陟县,北依沁水,与武德镇相邻。该镇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黄河滩可耕地1.9万亩。该镇人杰地灵,区位优越。有公元前1525年商代帝祖乙的定都遗址,古名邢邱。清末名宦李棠阶,其故里系该镇南保丰村,曾任大理寺卿、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职。名扬中外的太极拳发源于该镇陈家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新洛公路、贯穿全境。[1][4]
行政辖区2006年,辖22个村委会:赵堡村、西水运村、南孟丰村、北孟丰村、南保丰村、郑老庄村、大黄庄村、小黄庄村、东辛庄村、西辛庄村、陈家沟村、刘圪当村、陈辛庄村、辛堂村、西马村、中马村、东马村、北平皋村、南平皋村、军地滩村、东平滩村、汜水滩村。镇政府驻赵堡村。[2]
历史沿革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将赵洁在此筑堡,人称赵堡。1948年设赵堡为三区(由南张羌迁来);1955年设赵堡中心乡;1958年设赵堡公社;1983年改为赵堡乡;1993年改为赵堡镇。1997年,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赵堡、西水运、南保丰、郑老庄、南孟丰、北孟丰、大黄庄、小黄庄、东辛庄、西辛庄、刘圪挡、陈家沟、陈辛庄、辛营、东马村、西马村、中马村、南平皋、北平皋、军地滩、东平滩、汜水滩22个行政村。[2]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41122
男
20670
女
20452
家庭户户数
9202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911
家庭户男
20503
家庭户女
20408
0-14岁(总)
12161
0-14岁男
6395
0-14岁女
5766
15-64岁(总)
25889
15-64岁男
12966
15-64岁女
12923
65岁及以上(总)
3072
65岁及以上男
1309
65岁及以上女
17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9004
招商引资2000年至2009年期间,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镇党委、政府研究制订了《关于鼓励机关及社会各界人士招商引资的意见》、《关于对各村招商引资考核及奖惩办法》及《赵堡镇招商引资优惠办法》。
优惠政策规定:
1、企业在赵堡镇境内租赁土地,租金的五分之一由镇财政逐年补给企业,补助标准为:投资在100—500万元的补2年;500-1000万元的补4年;1000万元以上的补6年。
2、在赵堡镇境内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商业性企业和社会事业的,政府协调解决水通、路通、电通。
3、境外投资者在赵堡镇新办生产性企业或收购、控股、参股、盘活企业的,从投资之日起,以企业所得税对乡财政的贡献额,由乡财政按比例无偿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4、新办生产性企业,固定资产在100-500万元之间的,按贡献额全额享受一年,减半享受两年;固定投资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按贡献额全额享受两年,减半享受三年;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按贡献额全额享受三年,减半享受五年。
5、利用自有资金,盘活固定资产价值在300万元以上的国有或集体停产、半停产企业,自重新投产之日起3年内,按新增贡献额的50%享受。6、新办商业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按贡献额的50%享受三年,25%享受五年。
7、境内投资者在该镇新办生产性企业或项目、境外投资者在该进行再投资,新增固定资产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自投产之日起,按企业新增贡献额全额享受两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贡献额全额享受两年,减半享受三年。[1]
新农村建设概况2006年,对赵堡镇来说,是成绩斐然的一年。一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实施“稳定发展、工业兴镇”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发文化产业,截止11月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85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920万元,同比增长60%,各项工作亮点频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农业篇:壮大规模促增收
该镇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壮大规模、发展品牌与培育市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保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2005年林业、畜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完成了平原绿化任务;畜牧养殖业再度壮大;生猪、牛、羊存栏均居全县前列。其中绿野公司奶牛存栏480头,年产值1200余万元;四大怀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优势突出,面积达12000余亩,建立了2500亩牛膝基地和相对连片的5000余亩怀药基地,巩固和发展了“市特色农业乡镇”地位。万亩高品质小麦丰产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积极配合保证了穿黄工程的顺利实施。
2006年,该镇畜牧养殖业发展壮大。全镇生猪、牛羊存栏均比去年同期增长
11%和13%。同时,该镇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镇以四大怀药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2万余亩,相对连片的怀药面积达到500余亩,亩收益均达3000元以上,巩固和发展了“市特色农业乡镇”的地位。
项目篇:工业经济增亮点
2006年,该镇充分发挥以该镇太极拳旅游业、四大怀药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优势,抓住穿黄工程开工的良好机遇,以优势招商,以品牌招商,积极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使多个项目相继落户该镇,实现了赵堡镇工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新跨越。
旅游篇:拉大文化产业框架
该镇认真落实市、县叫响“一山一拳”品牌,打造“八大园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精神,在陈家沟按照高起点、高品位,整体立项,重点突破,逐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实施了县委县政府突出的“八个项目、八项工程”和太极文化村建设,陈式太极拳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阁,太极武院开工在建,配套的陈家沟旅游综合服务项目相继开工实施。同时,成功举办了首届赵堡和式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
新农村建设:和谐农村处处新
该镇从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的改观入手,坚持五个结合,即:把环境卫生整治与教育群众相结合,把突击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把整治卫生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把村内卫生治理与道路整治相结合;把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重点开展了群众性的清理垃圾、杂物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并推进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各村筹资硬化道路,改善供排水设施,加强了文化中心、卫生室、幼儿室等建设。该镇还将赵堡、陈沟、军地滩村作为市级试点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九项任务,逐项进行了实施,特别是道路硬化,排水设施建设,街道美化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试点村典型带动下,全镇各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都有了极大改观,也大大促进了沿主要道路的8个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