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庄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黄庄镇位河南焦作市温县西北部,地处郑州、焦作、洛阳“中原金三角”腹地,距温县、沁阳两城区各10公里。东接林肇乡,南邻祥云镇,西与杨磊镇接壤,北与沁阳市毗邻。北部温沁公路斜穿而过,南部距新孟公路仅1公里之遥,温济铁路穿过镇域南部。全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整个镇域东西宽约6.3公里,南北长约9.5公里,总面积37.45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镇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在110——112米之间,黄庄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552.4mm,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所辖东虢村,据传说为古代虢国夫人住所。[2]

行政辖区

黄庄镇辖黄庄、康庄、东留、西留、东虢、西虢、林、林李庄、南韩、白庄、东韩、西韩、东高肇、西高肇、北镇、珍珠、卫、西郭、东郭、郭李庄、买庄、耿庄、西林肇、牛林肇、前张庄、后张庄、阎杨门、卜杨门、余杨门、东林肇、常庄、东宋庄、西宋庄、徐吕、蒲被、姚庄、董杨门、郑杨门、訾杨门、任杨门、前崔庄、后崔庄、刁李庄、米庄、西王、东王里、西王里、南王里48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3]

历史沿革

因镇政府驻址在黄庄,所以称黄庄镇政府。据传,明朝前称前东留;明初,黄信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改名黄岗。后因洪涝冲村,西搬小史庄,后改今名黄庄。1958年为黄庄公社。1962年从林肇公社析置黄庄公社。1983年称黄庄乡;1996年改为黄庄镇。1997年,面积37.45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黄庄、康庄、东留、西留、东虢、西虢、南韩、东韩、西韩、林村、林李庄、白庄、东高肇、西高峰、北镇、珍珠、东郭、西郭、卫村、郭李庄、买庄、耿庄22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林肇乡并入黄庄镇,11月27日正式合并。[3]

工业发展

该镇镇企业发展迅猛,截止至2009年拥有工业企业160多家,形成林村、镇北两个百亩亿元开发区和白庄、高肇、黄庄、韩村四个工贸小区。造纸、淀粉、食品加工、凉鞋、橡胶鞋五大支柱产业。黄庄镇已成为温县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凉鞋和橡胶鞋生产销售基地,从业人员达4900多人。[2]

农业发展

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全镇属于沁河冲积倾斜平原,土层深厚,质地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从北向南主要有荣涝河,蚰蜒河及其支流,基本均匀分布全镇各地。全镇耕地3.64万亩,人均1.41亩,主产小麦、玉米、油料、棉花、蔬菜、药材,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吨粮乡镇和“小麦亩产千斤镇”。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了百亩花卉示范园区和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幅射带动了全镇花卉、食用菌、特色养殖、林果、瓜菜发展。2000年以来,又因地质宜,利用种西瓜传统,大搞西瓜基地建设,成功举办了两届“西瓜展示会”,创出了西瓜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制订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千头养牛场和养羊场。在水利建设上,重点抓好引水补源工作。累积投资500余万元用于河通清淤和打井配套。每年投资5万元与广利局签订补水合同,年补水时间达4个月以上,补水面积达2万余亩。[2]

文教卫生

文、教、卫生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科教兴镇”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增强了师资力量。投资230万元对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危房102间;初中教师25%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小学教师85%取得专科以上文凭。加大了对医疗卫生设施的投入,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2%,全镇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通了48个村的接收站点,在前崔庄、东留村开设了宽幂投影仪,作为远程教育的示范点。[1]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总人口

26539

13339

13200

家庭户户数

6323

家庭户总人口(总)

26215

家庭户男

13051

家庭户女

13164

0-14岁(总)

6805

0-14岁男

3521

0-14岁女

3284

15-64岁(总)

17566

15-64岁男

8941

15-64岁女

8625

65岁及以上(总)

2168

65岁及以上男

877

65岁及以上女

129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4797

下辖村[6]

黄庄村

康庄村

东留村

西留村

东虢村

西虢村

林村村

林李庄村

南韩村

白庄村

东韩村

西韩村

东高肇村

西高肇村

北镇村

珍珠村

卫村村

西郭村

东郭村

郭李庄村

买庄村

耿庄村

二、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黄庄镇是牟汶河发源地,隶属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东依沂源,南临新泰,全镇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人,其中行政人口3.2万人。黄庄地理位置优越,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便捷,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柏油,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是钢城热点开发区域。[4]

经济发展

黄庄镇致力于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建设全市经济强镇,全镇上下真正做到了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黄庄镇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特色产业逐步壮大,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钢材销售、木器加工、商贸流通和林果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发展起了年加工能力260多个品种、50万套的木器加工企业19家。拥有钢材销售企业42家,年销售钢材进百万吨,与俄罗斯、日本、乌克兰、朝鲜等国建立了国际贸易伙伴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钢材销售、木器加工、商贸流通和林果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2006年全镇新发展纳税过200万元的企业2家,新发展纳税过100万元的2家,纳税过50万元的企业15家。[4]

农业特产

黄庄镇素以盛产蜜桃享誉国内外,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栽植品种以蜜桃、晚蟠桃为龙头,囊括了江北四十多个名优品种,实现了一年四季有鲜桃。全镇拥有桃园8万亩,年产果品10万吨,纯收入9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3000多元,被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晚蟠桃取得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注册汶源牌商标。全镇拥有省外固定客户120多家,果品远销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10多个省市,并转销韩国等国际市场。村南有牟汶河自西向东流,沿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村西丘陵整成梯田,发展农业具有优良条件,盛产小麦、玉米、地瓜。栽植果树已有50余年的历史。韩(旺)莱(芜)公路穿村而过,黄金大道筑于村前。依托西邻莱钢的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4]

生态建设

黄庄镇以打造生态镇为目标,积极创造天蓝、山青、水绿、气爽的居住环境。凡是带有污染的项目,一律不予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层层拦,节节蓄,沟沟闸,充分拦截地表水,使黄庄的小流域治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封山育林,建设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全镇初步形成春来花满山间,夏来郁郁葱葱,秋来果实累累,冬来银装素裹的生态格局, 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