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燕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泓所建政权。都长子(今山西长治)。不在十六国数之内。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历七主﹐共十一年。
前秦主苻坚灭前燕﹐徙鲜卑四万多户於长安及近畿各地﹐鲜卑部众受到奴役希望东归。淝水之战﹐前秦南征失败后﹐前燕主慕容暐弟慕容泓闻慕容垂于河北起兵反秦﹐乃集关内外诸马牧鲜卑﹐屯兵华阴。384年泓自称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以兴复燕国为号召﹐建元燕兴﹐有众十余万﹐进逼长安。不久﹐因慕容泓“持法苛峻”﹐鲜卑贵族杀泓﹐立其弟慕容冲(太宗威皇帝)为主。冲率众进围长安﹐385年于阿房(今陕西西安西)称帝。及苻坚父子出奔﹐冲入据长安。386年二月﹐冲部将利用鲜卑军民思归关东的情绪杀冲﹐拥立鲜卑贵族段随为燕王。三月﹐慕容永等杀段随﹐立慕容钑(一作觊)为燕王﹐率鲜卑男女三十馀万人离长安东去。继之﹐钑被杀﹐冲子瑶(或作望)被立为帝。瑶旋被杀﹐泓子忠被立为帝。六月﹐忠亦被杀﹐慕容永被推为大将军﹑大单于﹑河东王﹐率领部众继续东进。前秦苻丕派兵阻其东归﹐双方在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会战﹐苻丕军大败。386年十月﹐慕容永(恭宗武桓皇帝)自称皇帝﹐建都长子﹐改元中兴。他与后燕慕容垂同是前燕的宗室﹐遂产生法统之争。慕容垂在巩固了自己的后方之后﹐于393年冬向西燕大举进攻﹐394年八月攻克长子﹐杀慕容永﹐灭西燕

西燕王国遗址作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燕王国国都古城址位于今山西省长子县雍河、岚水河支流的南岸,现存东北角城墙、北城、西城墙和西南城,保存较清楚。从今北高庙烈士陵园(县城北)到丹朱镇河东村西270米,再沿雍河南岸向西300米,构成北城墙。向南沿雍河构成西城墙。向西南曲折行1742米,为南城墙。基本轮廓清楚,整个城址为长方形。城基宽8—10米,夯窝密集,夯层厚8——10厘米,夯土层明显,为板筑法,穿孔杆直径30厘米。东、西城墙破坏严重,现只存城基。西南城角矗立于地面,高4.5米。夯土层十分明显,保存较好。在古城址北侧发现有商代墓地。城角还残留大量的东周时代的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197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古城址进行过勘测。在北起丹朱镇小河村、南至孟家庄村的约1.5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现并配合基建发掘了商、东周及战国墓群2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木器、陶器等文物900多件。1972年、1973年、1979年,相继在北高庙发现商代墓一座,羊圈沟发掘东周墓4座,后又在牛家坡发掘了4座墓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和玉器,其中7号墓为最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文物800余件。1989年,山西省考古所又在孟家庄村北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8座,墓式为竖穴土坑墓,出土文物118件。主要有铜剑一把,铜带钩9件及铁带钩2件,玉环1件等。
在西燕王国国都古城西20里处,石哲镇有一个村庄一直就叫“墓穴”村,又称“墓学”,为什么以墓穴定为村名,当地流传有西燕古国被灭后,国君慕容永被杀后葬身于此地。原先是住有国君守墓人,随着发展就演变为一个行政村。现村东有座土地庙,据传修庙的砖石就是从村里古墓处挖来的。村人为避忌讳,经省民政厅批准,改称“晋容”村。
此外,当地还流传有其他有关西燕古国的口头传说,为正史的记载丰富了资料,使得我们今天揭开了西燕古国的神秘面纱,为三晋历史又添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