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白龙镇基本概况

剑阁县辖镇。1951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43公里。面积74.9平方公里,人口1.6万。剑(阁)南(部)、剑(阁)苍(溪)公路在此交会。辖龙洞、三湾、石滩、春风、青丰、寨门、槐树、小垭、庙垭、古楼10个村委会和一、二、三3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兼产棉花、花生[2]。

历史沿袭

治地白龙场,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城43公里,因古刹白龙庙得名。去阆中的古驿道和今剑阁至鹤龄、剑阁至南部县公路过境。宋时临津县迁此,后废县设镇,明时为浆池屯,《剑阁县续志》载:明永乐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八姓(陕西凤翔府富平伏、管、李、赵、程、左、刘、杨)屯田于浆池侧(即今白龙庙),为古胡原、临津、普安县属地。清末在此置信安镇。民国3年改为讲信团,民国19年改称讲信区,民国25年为第三区治地、民国29年设白龙镇,,后改为乡。建国后,1950年在此设第三区公署,后称白龙区。1989年,全区面积291.1平方公里,辖白龙镇和禾丰、摇铃、碑垭、广坪、店子5乡,共46村,330组。

白龙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18483

9477

9006

家庭户户数

485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210

家庭户男

8764

家庭户女

8446

0-14岁(总)

4622

0-14岁男

2370

0-14岁女

2252

15-64岁(总)

12802

15-64岁男

6594

15-64岁女

6208

65岁及以上(总)

1059

65岁及以上男

513

65岁及以上女

54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978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白龙镇区域位置 白龙镇位于肥东县西北部,合肥市东北郊,距肥东县城23公里,距市中心22公里,北与定远县接壤,西北与长丰县毗邻,是肥东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商贸中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5308

18640

16668

家庭户户数

882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5062

家庭户男

18465

家庭户女

16597

0-14岁(总)

9854

0-14岁男

5469

0-14岁女

4385

15-64岁(总)

22944

15-64岁男

11985

15-64岁女

10959

65岁及以上(总)

2510

65岁及以上男

1186

65岁及以上女

13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4634

区域沿革 1970年建制白龙区,辖白龙、青龙、肖凤、费集、路集、元疃和同心7个乡。1992年撤区并乡,分为白龙镇、元疃镇、青龙乡和费集乡4个乡镇,2006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白龙镇、青龙乡和费集乡合并成现在新建制的白龙镇。

区域划分 现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382个自然村。行政企事业单位28家。

自然特征 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貌,耕地资源14.9万亩。属亚热带气候特征。

交通通讯 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为肥东西北部交通枢纽之地。合徐高速公路、合白路、长白路、范同路等国道、省道、县道穿境而过。全部行政村通砂石路,可望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然村砂石路通达率30%。镇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达到平均每百人14.3部电话。无线网络发展迅速。

人口面积 到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为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万人,占总人口的97%。全镇总户数1.66万户,劳动力资源数5.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3.2万人,其他(工业、建筑、零售等)1.5万人。行政区域总面积202.7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 2007年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28亿元,其中一产2.38亿元,二产1.3亿元,三产1.6亿元;人均纯收入4080元;财政收入124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1.0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5万元。

工业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全镇有工业企业148家,主要从事建筑、加工等行业,2007年工业产值9354万元。目前在建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势头强劲,主要以吸纳城市“退城进郊”企业及沿海产业升级内迁企业为主,现有多家企业项目在洽谈中。

商贸交易 现有白龙、青龙、费集三个综合农贸市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86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万元/年。

农业 2007年底,常用耕地面积10.1万亩,其中水田8.9万亩,水浇地1.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农作物总产量达到9万吨,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

水利 全镇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3条,有青龙水库、草冲水库等小(一)型水库4座,有孙冲坝、大黄塘等小(二)型水库12座,总库容(除境内众心水库外)达3000万方。现有大口径辐射井4口,新建自来水厂3个。村组大小塘坝布局均匀,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水域养殖面积达1万亩,水产品产量1800吨。

特色产业 方圩、长王等村大棚养鸡渐成规模,年存栏150万个,年产值1560万元。凤光、王塘等村设施栽培500亩,大棚1500个,年产蔬菜1500吨,产值150万元。商冲、胡圩等村花卉产业30亩,年产值85万元。现有养猪小区45个,年存栏8500头。全镇蔬菜面积1.6万亩产量2万吨,牛、猪、羊、家禽等肉产量4.6万吨。冬枣产业已成规模,新世野果苗种植场投资兴建占地430亩的青龙厂农家乐生态枣庄;芦荟产业蓬勃发展,建有220亩的芦荟为主的花卉基地;龙虾产业兴起,全镇规模养殖龙虾面积2000亩。

劳务 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镇外出劳务人员1.6万人,常年外出劳务人员0.5万人,季节性外出劳务人员1.1万人,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等行业。200年劳务收入12600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0%。

文化教育卫生 2007年文化站接受市级杜鹃花示范点验收,文化活动丰富。全镇现有完中1所、初级中学2所、中心学校3所,在校学生4850多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全镇有医院3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0%,参保资金29万元。

人文自然景观 合肥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位于河塘村褚老圩内,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水村为合肥市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该镇后陈村的白莲寺(新石器时代)、清水村的大谷堆、明教村的孙大滩、大桥村的乌龟滩和平和村的老船头,皆为历史遗迹之地。

发展思路 突出“两大主轴”,强化“五大措施”。两大主轴:稳定和发展,稳定是前提,发展是要务,用发展来凝聚人心,用发展来化解矛盾,用发展来振兴经济。五大措施:一、实施大招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抓招商,谋引资。实施专业招商,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商,引大资。二、发展大项目。抓工业、农业、基建等项目,建立项目库,通过项目促进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在抓大项目上,切实做到领导力量和优惠政策倾斜,谈大项目,引大项目,靠大项目。2008年,白龙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争取到合肥市土地整理项目,长王村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1.29亿元。三、巩固大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设施栽培重点,加大建设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规避农业种植风险,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劳力优势,打建劳务品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四、优化大环境。不断加快白龙中心城镇建设进程;加强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完善功能,提高品位。进一步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对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五、凝聚大合力。着力增强干部的发展意识和团结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真正把各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确保全镇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