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王在纽约

简介《一个国王在纽约》(A King in New York) 又名《纽约王》,是查尔斯·卓别林晚年的喜剧作品之一。为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
拍摄时间
1956——1957年
发行公司
英国:阿区威公司
法国:西乃地公司
片长
107分钟
首映地址
英国伦敦黎塞斯脱广场电影院
内容埃斯特洛维的国王夏多夫由于国内发生暴动而不得不带着财宝和王后逃亡美国。到达纽约机场时,夏多夫受到了他的首相和大批记者的欢迎。夏多夫宣称,自己是因为提倡和平利用原子能才丢掉了王位。他赞扬美国的热情,自由,却没想到人们逼着他在入境册上按手印。
在里兹大饭店安顿下来后。他去游览了美国的城市和百老汇,欣赏了美国的电影。在饭店里,却因为语言不通,只能靠手势表演来获得食物。在这十二小时中,他的首相拐走了他的财宝,王后已经在巴黎办理了结婚手续。夏多夫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原子能计划书上。在隔壁,假装受伤的出浴少女征服了夏多夫。他在社交晚会上被怂恿朗诵了一首诗,女郎立即宣传了一种牙膏,然后通过隐蔽的摄像机传送到了千家万户的电视上。相继的,夏多夫又为皇冠牌威士忌、润面霜做了让人捧腹的广告,出尽了洋相。
为了维持国王的尊严,他去参观了一所进步学校。学校里,一个名叫鲁伯特的孩子正在读马克思的著作。小家伙口若悬河,把国王逼的坐在了一顶已经被学生改成了奶油蛋糕的礼帽上。
一个雪夜,国王在饭店门口发现了那个读马克思著作的小孩。原来,孩子的父母被传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受审时因为蔑视国会而入了狱。国王出于同情心,收养他做了“鲁伯特王子”。王子代替国王出来接待了原子能委员会的三位代表,他向三位代表发表了激烈的讲话,惹怒了代表。国王只能把他送回了学校。
但是电视台却说国王夏多夫包庇小“赤党”。国王和大使立即慌了,准备逃离美国。但是国王却糊涂的在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传票上签了名,他以为是别人要他签名留念。
国王和他的律师在出庭受审之前,又演了一场闹剧,耽误了出庭时间。他在电梯里把手指头伸在消防水龙头的箱子里,怎么也拔不出来。
国王在法庭上高举右手宣誓,手指头上仍然套着消防水管。走廊里的消防员发现了水管,以为发生了火灾,连忙接上了水龙头。水管里喷出水来,把法官、记者、好奇的旁听者和国王的律师浇成了落汤鸡。
国王被法庭宣布为“友好的证人”,免除了起诉。他决定离开美国,因为王后已经回心转意,而国王对美貌女郎也毫无留恋。在去飞机场的途中,他顺便去“进步学校”里和鲁伯特告别。年轻的鲁伯特为了营救父母出狱,已经愿意合作。他向联邦调查局供出了他的共产党员朋友。“你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校长夸奖他说。鲁伯特感到十分羞愧,用胳膊掩盖住了流泪的眼······
夏多夫带着他忠心耿耿的大使回到了欧洲。
演员职员职员
编剧兼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摄影:乔治·帕里纳尔
美工:阿伦·哈里斯
录音:约翰·谷克斯
剪接:约翰·西倍恩以及亨利·考尔比等
制片主任:埃地·毕克和米凯·特拉玛尔
效果:毕莱·维佛尔斯
演员
国王夏多夫:查尔斯·卓别林
王后:玛克茜恩·奥德莱
大使:奥里维·庄斯顿
美国小男孩:迈克尔·卓别林
首相:吉里·台斯蒙
美貌女郎:唐·亚丹姆斯
律师:哈莱·格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