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南史[南史,读音作nán shǐ(ㄋㄢˊ ㄕˇ)]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记史大夫南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南史氏,是春秋时期极其著名的齐国良史,他正直刚毅,不屈服于强权高压,对国家大事,必须明辨是非,该记载什么就记载什么,即便会因此招致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留下了“秉笔直书”的浩气美名。

在春秋时期,从周王室到各诸侯国,均由专职记载历史事件的大夫,称史吏。史吏分职有太史、南史、北史。太史负责记载王室历史,南史负责记载军国大事,北史负责记载民间事务,虽司职不同,但统称为“大史”。

秉笔直书,指的春秋时期发生的一件历史事件。

周简王二十四年(齐庄公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姜光与宰相崔杼(公元前?~前546年,又称崔子、崔武子,齐惠公姜元执政时期为齐国正卿)的妻子棠姜私通,崔杼大怒之下杀了齐庄公,然后,崔杼串通了几个大夫立齐庄公的兄弟姜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自己则担当右相,独揽齐国大权,当国秉政,骄横异常。

事后,崔杼叫太史伯在记录这件事时不要照实记录,而要写成齐庄公是害病而死的。

太史伯坚决不从,他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我当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他照实将事件记录在竹简上:“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一看之下大怒,令人把太史伯杀了,然后由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接替哥哥的职位。

但太史仲也是照实记录,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因此便问:“难道没看到你哥哥的下场吗?你就不怕我把你也杀了吗?”

太史仲面不改色,正颜回答:“做太史只怕记史不真实,但决不怕死。你即便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崔杼大怒,吩咐手下把太史仲也杀了。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

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但心里却愈加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气急败坏地问太史季:“难道你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吗?”

太史季回答:“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做太史的本分。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真实历史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历史事实。您愈是杀害史官,就愈显出您心虚。”

无奈之下,崔杼只得作罢。

太史季在回衙的路上,迎面碰见南史氏走来。南史氏义正词严地对太史季说:“听说三位太史都被崔杼杀害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这就来接替你。”

太史季笑了笑,拿出写好的记史竹简给南史氏看,南史氏仔细地检查无误后,才放心地回家去了。

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南史氏都忠实于自己的职责,即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维护历史的真实,在他们的心目中,历史的真实记载太重要了——人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肯被杀头,也要说真话!

这种直言记载历史的做法被后人称为“史笔”,而采取委婉曲折的笔法来记载历史事件的,则叫做“曲笔”。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官大多为世袭,多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太史的后裔子孙多称太史氏,北史的后裔子孙多称北史氏,而南史的后裔子孙多称南史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南氏、北氏、史氏。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复姓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