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地带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气候地带性是指全球或大范围的水平地带或山地垂直地带的气候特征。是在地理纬度、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主要为太阳辐射和行星风系随纬度而异,引起了风、温、湿等气候要素的带状分异。仅仅将全球按纬向划分气候是不精确的,因为没有把海拔高度和距海远近等因素考虑在内。应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等要素,使每一地带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及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中国东部自北而南有: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温带棕色灰化土、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灰化棕色森林土、常绿阔叶林—热带红壤季风林—赤道砖红壤雨林带。此外,由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变化,使气候具有垂直带状分布的特点,如低纬度的高大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气候分异,有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分异。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可因山脉阻隔、地形起伏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干扰而受到破坏,使当地气候有异于所处气候带的基本特征。如青藏高原高亢的地势,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地带性分布特征;盛行风向,复杂地形及坡度等也能破坏气候垂直地带性,造成某一局地的气候,不同于同高度其它地区的气候。此外,人类活动的影响,能使气候有异于本气候地带的特点,如城市气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