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浊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乳浊釉

opaque glaze; opal glaze

又称“盖地釉”。陶瓷坯体上不透明的玻璃状覆盖层,可以掩盖坯体的颜色和缺陷。是在普通透明釉中添加乳浊剂而形成的。此外,釉层中含有大量微细气泡时也可形成乳浊,传统青釉的乳浊性主要是这种气相乳浊作用。

产生乳浊效果的原因是乳浊剂粒子与透明釉的玻璃体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引起光散射所致。两者折射率差别愈大,乳浊程度愈高。常用乳浊剂有锆英石、二氧化锡、二氧化钛、二氧化铈、二氧化锆等。其中锆英石资源丰富,成本低。乳浊作用还可以用釉层的玻璃相出现分相,即一种为基础玻璃,另一种为分散的玻璃相微粒,两者化学组成和折射率不同,也可产生光散射而引起乳浊,称为“乳光”。当釉层中含大量微细气泡时也可形成乳浊,古瓷中青瓷釉的乳浊性主要是这种气相乳浊作用。乳浊釉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可以掩盖住坯体的杂色和缺陷。

图:唐代婺州窑乳浊釉青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