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昙婆罗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优昙婆罗花
宝光寺三宝之一优昙婆罗花

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六佛曾经住世,其中拘那含佛在经历磨难后在优昙婆罗树下成就正觉。 ——《长阿含经》

优昙,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西方极乐佛国中善见城之优昙,与备受推崇的阿修罗城的莲、持国天城中的水仙和爱染明王城中的牡丹同属极品,沾皇家的华贵气息,三千年一开,花形浑圆,犹如满月,远远看去,雪白的花朵倒像是卷了千堆雪,有瑞祥之气缭绕,观者受福。

此花是拘那含佛(过去七佛之一)悟道时身后那一棵遮阳避雨的树种。开花,亦结果。花朵被称做优昙钵或者优昙婆罗花(udumbara),简称优昙花,经上又名“灵瑞花”。老枝圆柱形,新枝扁平,绿色,呈叶状。花生于叶状枝的边缘,“优昙婆罗花”的直径只有1毫米,花形如钟,淡白色,花茎细如金丝。白色夜开,芳香极美,翌晨即萎,昙花一现。

优昙婆罗花
宝光寺的优昙婆罗花

优昙婆罗花,梵语 u?umbara,巴利语 udumbara。在佛经又有不少译名,例如:优昙钵罗、优昙波罗、优昙跋罗、优昙婆逻、乌昙婆罗、乌昙萝,或称优昙钵、优昙、乌昙。在佛经中,通常提到优昙婆罗花大多是在形容极难遇到佛陀出世,正如极难遇到优昙婆罗花一般:

「优昙婆罗花」的特性:

1. 优昙婆罗树十分巨大。

2. 有叶子,其叶似梨。

3. 有果实,果大如拳。

4. 通常看不到花朵。

《杂阿含经》卷26:「有五种大树。其种至微。而树生长巨大。而能映障众杂小树。荫翳萎悴。不得生长。何等五。谓健遮耶树.迦捭多罗树.阿湿波他树.优昙钵罗树.尼拘留他树。」(CBETA, T02, no. 99, p. 190, a18-21)

《法华经三大部补注》卷4:「优昙华。具云优昙钵罗。此翻瑞应。其叶似梨果如拳大。」(CBETA, X28, no. 586, p. 208, b3-4 // Z 1:44, p. 41, c15-16 // R44, p. 82, a15-16)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24:「优昙钵华。或云优昙婆罗。新云乌昙跋罗。中天竺摩竭陀国。慈贤法师言。梵云坞东朱萝。正也。然此并无正翻。义云瑞应。或云希有。隋翻水愿。谓其树不华而实。若生华则有佛。及有轮王出世。故云瑞应。此华多时乃一开。故云希有。应法师曰。其叶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无华而结子。亦有华而难值。故经中。以喻希有者也。般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树有金华者。世乃有佛。」(CBETA, X44, no. 744, p. 588, b6-14 // Z 1:70, p. 384, c12-d2 // R70, p. 768, a12-b2)

优昙跋罗摘录《中华佛教百科》

优昙跋罗(梵 u?umbara,巴 udumbara)

树名。音译又作乌昙婆罗、优昙婆逻、乌昙萝,或称优昙钵、优昙、乌昙。其学名为 Ficus glomerata,属桑科,多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等暖湿之地。树高丈馀,叶似梨,其果大者如小儿拳,小者如拇指,十数颗聚生于树干。生、熟皆可食,然味不佳。其花为隐于花托之中,人眼难见其花,故乃有种种臆说。

优昙跋罗华摘录自《佛光大辞典》

优昙跋罗,梵语 u?umbara 或 udumbara,巴利语 udumbara。又作乌昙钵罗花、忧昙波花、邬昙钵罗花、优昙花、郁昙花。略称昙花。意译作灵瑞花、空起花、起空花。属于桑科中之隐花植物,学名 Ficus glomerata。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等地。树干高三公尺馀,叶有二种,一平滑,另一粗糙,皆长十至十八公分,尖端细长。雌雄异花,花托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十馀个聚生于树干,虽可食用而味不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