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胡启立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1],男,1929年10月生,陕西榆林人,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机械系毕业,大学文化。

胡启立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46年—1951年)物理系,后毕业于机械专业。

毕业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1951年—1956年),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1956年—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6年至1972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77年任中共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委副书记,固原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77年—1978年)并于1978年至1980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

上世纪80年代,胡启立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政坛上的一颗新星。先后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市长(1980年—1982年),中央办公厅主任(1982年—1984年),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1987年11月2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普遍认为,在胡耀邦因前期的学生运动失势后,邓小平有意栽培当时年富力强的胡启立为接班人。但是在1989年的学生运动中,胡启立因与赵紫阳等人一起对学生运动表示了同情而受到中共党内批评,被免去常委职务,仅保留中央委员。

90年代初,胡启立被安排到当时的机械电子工业部担任副部长(1991年—1993年)。后任电子工业部部长(1993年—1998年)。胡启立在任部长期间,初步启动了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成立了中国联通,实行了邮电分离。

在1998年3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九届一次会议上,胡启立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于2003年3月离任。

现任职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

胡启立有一妹妹胡启恒,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经历:

1946-1951 北京大学物理系、机械系学习

1951-1956 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团委书记

1956-1966 任全国学联主席,驻捷克布拉格国际学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66-1972 “文革”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1972-1977 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委副书记,固原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

1977-1978 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78-1980 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2 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市长

1982-1987 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其间任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987-1989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9-1991 任十三届中央委员

1991-1993 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3-1997 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7-1998 任电子工业部部长

1998-2003 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3-今 任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2001.12-今 任中国福利会主席

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