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焖羊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黄焖羊肉

【名称】黄焖羊肉

【菜系】京菜、宫廷菜

【种类】牛羊肉类

【典故】“黄焖羊肉”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御膳菜肴。羊肉富 有营养,具有暖中补气、滋养、御风寒、生肌健力等功效。《本草备要》中 就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的说法。

宋代以来的历代封建皇宫都把羊肉列为宫廷膳食,尤其是清宫十分喜爱 食羊肉,“黄焖羊肉”只是其中一种。它是用羊肉和白菜烹制,口味香酥, 肥而不腻。而今则是北京和各地清真菜馆的著名特色菜。

【原料】主料:羊腿肉或五花肉 500 克。

配料:白菜 250 克、青蒜 3 根。

调料:豆油 25 克、酱油 25 克、糖 5 克、料酒、味精、淀粉、八角各少许。

【制作过程】1、羊肉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八成熟后取出,切成块。白菜切成小方块,大蒜切成小段。

2、炒锅烧热,倒入油,先放八角炒香后放入羊肉、白菜,然后加酱油、 料酒、糖、味精和白汤 250 克,焖酥后,先取出白菜作底,后将羊肉取出盖在白菜上,卤汁留在锅中,加水淀粉勾芡,加大蒜、熟油少许,出锅浇在肉上即好。

【特点】肉质香酥,卤汁浓厚入味。特点∶香气扑鼻,汤白如奶,鲜美异常,回味无穷。

【营养价值】羊肉(瘦):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食物相克】羊肉(瘦):羊肉不宜与南瓜、西瓜、鲇鱼同食,食则容易使人气滞壅满而发病;忌与梅干菜才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则内热火攻心;不宜与荞麦、豆瓣酱同食。

本品反半夏、菖蒲。忌铜器;吃完羊肉后不宜马上喝茶,也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

【营养元素】热量 641.27 千卡

维生素B6 0.05 毫克

蛋白质 104.6 克

脂肪 20.43 克

泛酸 0.04 毫克

碳水化合物 13.53 克

叶酸 5.56 微克

膳食纤维 3.91 克

胆固醇 300 毫克

维生素A 77.55 微克

维生素K 0.35 微克

胡萝卜素 135.2 微克

硫胺素 0.79 毫克

核黄素 0.83 毫克

尼克酸 26.24 毫克

维生素C 1.18 毫克

维生素E 2.75 毫克

钙 64.27 毫克

磷 1005.31 毫克

钾 2112.87 毫克

钠 1754.9 毫克

碘 38.5 微克

镁 98.49 毫克

铁 20.45 毫克

锌 30.81 毫克

硒 37.7 微克

铜 0.68 毫克

锰 1.12 毫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