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性栓塞性肾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疾病名称胆固醇性栓塞性肾病

疾病概述小的肾动脉栓塞可引起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但多数有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直至终末期肾脏病。无法解释的肾功能衰竭合并近期发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恶化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胆固醇栓塞的肾损害还可表现为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病理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因此,有动脉血管病变的老年人如果发生进展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病综合征,应考虑到肾小动脉胆固醇栓塞。

胆固醇栓塞引起的肾小球病变往往多种多样,多可见缺血的证据,如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皱缩,肾小囊腔扩大;还可见肾小球基底膜(GBM)间断增厚。

疾病分类老年病科

症状体征(一)肾脏受累的表现

肾脏是胆固醇结晶栓塞最常见的靶器官,但仅约50%出现临床症状。在诱发事件后出现肾脏症状的间隔不同。一些患者可很快出现症状,其他患者则可能隐匿,迟到几周至几个月,从诱发事件到诊断肾脏病的间隔平均为5.3周。

胆固醇结晶栓子可引起肾功能损伤。一些患者仅为轻中度肾功能受损.而严重者则需依赖透析疗法。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肾脏病多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①突发急性肾衰竭:常伴有其他部位胆固醇结晶栓塞的证据,多在诱发事件后几天发病;②亚急性肾损伤:可能与胆固醇结晶栓塞后诱发的过敏反应有关或与陆续新产生胆固醇结晶栓子有关。肾脏损伤逐步进展,血肌酐在数周内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可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发生栓塞。③慢性肾损害伴肾血管硬化和(或)缺血性肾脏病:通常无症状,仅在肾活检或尸检中发现胆固醇结晶栓塞,常易误诊。

多数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或依赖透析。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改善甚至恢复,但多遗留慢性肾损伤。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病例中依赖透析者占28~61%。在早期的病例报告中患者多在数周至数月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然而,最近的研究提示,肾功能损害自发恢复者可达l/3,甚至可在透析治疗的不同时期发生。肾功能的恢复可能源于以下因索:如炎症反应的消退,局部缺血部位肾小管坏死的恢复和残存肾单位的有效代偿。

尿检常有异常发现,但不特异。约半数患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少数有肾病范围蛋白尿。尿沉渣可有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部分患者尿沉渣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60~100%有高血压且难以控制,有时可表现为恶性高血压,可能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所致。

(二)肾外受累的表现

1、皮肤 皮肤受累的体征和症状多种多样。可突然发作或逐渐恶化,也可再次发生新的胆固醇结晶栓塞。皮肤异常表现较为常见,可达35%~50%。典型的皮肤损害包括网状青斑(下肢、臀部和腹壁);指甲床梗死;足趾坏疽、溃疡和出现蓝紫色斑点,又称“蓝趾”综合征时胆固醇结晶栓塞综合征极为特异的表现;皮肤小结节、紫癜和瘀点,常见于双侧下肢及远端。严重病例可发生阴囊和阴茎坏死。

2、胃肠道 发生率约18~48%。粘膜溃疡或梗死致胃肠道出血较为常见,也可表现为腹泻、肠梗阻,进食后腹痛和小肠穿孔。胰腺炎,胆囊炎和脾梗死也有报道。

3、肌肉骨骼 肌肉骨骼受累的症状包括肌肉痛,关节痛,有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

4、中枢神经系统 常表现为精神紊乱、头痛,局部神经障碍和一过性黑朦.突发脑血管意外,下肢轻瘫,单神经病,视网膜动脉阻塞可致视网膜梗死,又称为Hollenhorst征,为该病的附加诊断特征。

5、其他 少数病例报道了肺受累,临床有咯血,呼吸困难。也可有甲状腺的亚临床受累和股骨头坏死。其他非特异性表现还包括低热和体重减轻。

病理生理动脉粥样越严重,胆固醇栓塞性肾脏病的危险性越大。曾有报道主动脉病变较轻者约1%发生胆固醇栓塞性肾脏病,重者则可达15%—30%。虽然胆固醇结晶栓子可以从主动脉自发脱落,多数报道胆固醇栓塞性肾脏病的发生,与应用有创性或介入性心血管诊治技术关系密切,其中包括主动脉和心脏手术、主动脉造影、心内插管、经皮冠状动脉或肾动脉成型术,其他还有主动脉内气囊压迫,心肺复苏术。多数为导管操作时加重或损伤了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粥样斑块脱所而栓塞肾脏、皮肤及其他脏器。

另外,影响或干预治疗导致主动脉粥有斑块破溃处纤维素血栓形成也易于造成肾栓塞,静脉应用链激酶治疗肺栓塞和急性心梗也可以继发胆固醇栓塞须引起高度重视。肾脏病理胆固醇性栓塞性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病是由粥样硬化斑块的碎片脱落所致,所片中胆固醇结晶可堵塞深作和其他器官(视网膜、脑、胰、肌肉和皮肤等)的小动脉(直径150~250μm),并刺激血管壁细胞再生,最终引起血管腔闭塞,主动脉和肾动脉闭塞。主动脉和肾动脉手术、动脉导管插管和过度抗凝治疗都可诱发粥样硬化斑碎片脱落,亦可自发碎裂脱落。

光镜检查可见到肾脏血管和肾小球病变。动脉腔多闭塞并含有细胞成分,其中主要包括组织巨噬细胞极少数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单行者可以见到胆固醇结晶造成的人工假象,表现为细长的晶体形状的空间。这是由于在组织固定时胆固醇被有机溶剂溶解或脱落所致,电镜切片则由于处理方法不同可保留脂质成分。

胆固醇栓塞引起的肾小球病变往往多种多样,多可见缺血的证据。如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皱缩、肾小囊腔扩大,或可见肾小球基膜(GBM)间断增厚。但电镜却证实GBM的厚度正常,光镜所见实为GBM显著的旋绕卷曲所致。但是这种GBM的旋绕蜷曲并非胆固醇栓塞所特有,而是缺血性肾损害的典型表现。慢性肾小球病变为玻璃样变形和全球硬化,并于晚期可见相应的间质纤维化和单个核细胞浸润。最近的报道认为,胆固醇栓塞引起的肾小球病变还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免疫病理可见硬化的肾小球上有1gM和C3粗颗粒状沉积,电镜可证实GBM的不规则旋绕蜷曲。

诊断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多无阳性发现。最近认为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严重者可达肾病综合症程度。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白细胞,偶见透明和颗粒管型,严重兵力可有肉眼血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块较为常见。一过性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栓塞性肾脏病有一定诊断意义,有人认为发生率可达80%。

治疗方案目前对胆固醇栓塞综合症尚无有效治疗。肾功能衰竭可应用透析疗法,高血压可适当控制血管内容量并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胆固醇栓塞患者的加速性高血压常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特别小心。因为两者在肾动脉相对狭窄、老年和(或)肾脏缺血时可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类固醇激素曾在临床上试用以减少炎症损伤,但收效甚微。血小板抑制剂、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均无效。

目前认为抗凝剂可使病情恶化,并避免使用。近有人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成功地使1例患者呻功能部分恢复,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旦怀疑或确诊该病,应避免或停止使用抗凝剂,避免进一步进行性的心血管检查和治疗。高血压应得到严格控制,对下肢缺血的部分患者组但交感神经活性可一过性止痛并改善局部血循环。应用扩血管药物和血液滤过治疗心衰并加强营养支持。对腹主动脉多次脱落胆固醇栓子者,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患者同时还有肾动脉狭窄,也可先维持透析几个月以稳定肾功能,然后作时行肾动脉搭桥术或放置支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