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老照片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著名的《老照片》丛书以20年前的照片为界。当然也可以说以前的照片都可以叫做老照片,但我们今天探讨的基本以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这些照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1: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到民国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

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正式发明后没有几年便传入中国。而中国大规模的摄影活动则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式开始,所以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虽然由于摄影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风景、民俗较少。
早期很多是玻璃湿版所印蛋白照片,一般经过手工上色。虽然现在来看清晰度不是很高,但因为这批照片存量少,因此成为国内和国际收藏人士首先追逐的珍品。如EBAY 拍卖网上一张1870年左右的前门蛋白照片(24X16CM)卖到了305美元;上面提到的2004年嘉德春拍,有关上海和武汉风情的36张照片集,估价8000—9000元,只所以成交价达到了93500元,每张近3000元,就是因为是蛋白照片,印制早的缘故;而2005华辰秋拍中,一套(五张)1870年左右上海的晚清记实蛋白照片(25X21CM左右),由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威廉.桑德斯所开的森泰像馆所拍摄(虽然华辰公司并不知道,标为佚名),成交价达到了41800元,平均价每张8000元,可谓一路攀升。在目前中国的古董市场中,蛋白照片十分少见,尤其是一些风景、民俗照。
2从民国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作品
也就是从1912年到1949年,可以叫民国作品。由于技术的发展,这其间摄影题材丰富了,摄影者也更加深入生活,存世照片总体数量增大,整体价值要低于晚清作品,但这其间一些新的摄影形式如全景照,艺术照,以及照片图册等的价值依然很大。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民国时期天津大资本家王文典的一组生活照也创下了中国内地照片拍卖最高价19.8万元。
这两类照片,从总体民间存量来看,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持续的社会动荡和一九六六年的“破四旧”运动,对摄影作品保存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晚清照片目前存量很少,品相也比较差;民国作品相对多一些,尤其是一些家庭照片,保存相对完好。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人也获得了在中国境内任意旅行的特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回国时也带走了大量照片,保存至今品相完好的照片数目也相当庞大,不少照片这两年开始回流。
对于西方的拍卖网来说,按照收藏品拍卖的照片也大都是指1950年以前拍摄和印制的摄影原作(ORIGINAL PRINT),一般来说,摄影原作是指拍摄完毕和印制时间相差在五年之内的作品。目前EBAY 网上每天拍卖的照片有几万张,有关中国的照片大概在200张左右,有时也会有一些照片贴册,这其中,绝大部分为民国时期照片。总体来说,中国的摄影原作存世量较少,价格也相对较高,尤其是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崛起,也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历史,国际上中国老照片的收藏者也不断增多。
老照片识别四方法根据古玩市场已见的老照片伪品来分析,目前作伪手段还不算高明。这是因为老照片近年虽说升值较快,但与书画、陶瓷、玉器等相比,价位还不算很高,作伪者还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刻意伪造。因此,目前古玩市场上的老照片伪品还不难识别,如常见的《诰命夫人》老照片,就是作伪者从发表于杂志上的精印作品翻拍的,并在翻拍照片上方加了一排“曹宅老夫人百龄留念、光绪××年摄”字款后装入老式镜框内蒙人的,另有几幅清末女子肖像(小脚女人)的老照片更是伪品泛滥。常见的老照片伪品主要有:
印刷品做旧:作伪者将精致的印刷品做旧,放入镜框中或装成册页出售。这类伪品多用明信片来加工,比较容易辨别,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可辩认。
翻拍后再做旧:将原作品和印刷品翻拍后再做旧,冒充老照片出售,有些伪品还特意用旧相纸洗印。照片做旧方法有用茶水浸泡、用化学方法调成棕色以及采用定影不足等手段来模仿旧照片的样色。但具备摄影暗房工艺知识的人可以从中看出破绽,真品老照片泛黄,是因为年代久远,日晒光照的结果,其正反面为自然泛黄。而伪品的黄色是采用药水浸泡和人工涂刷的,有渍斑,不均匀。
用彩色胶片翻拍老照片原作:翻拍后再用彩色纸洗印,得出与原作一样的色调与形态。一些资深作伪者还要将彩色纸膜揭下,另裱在一张老旧硬卡上冒充原作出售。用这种方法作伪,如不细辨,有时会使人上当,辨别方法可看照片上的旧划痕。老照片上有微小的划痕,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的深浅不一、方向不规则的细小划痕、折痕或裂纹。伪品尽管做旧发黄,但

照片上无痕无纹。
用当年的底片重新印制:印制后再进行做旧处理。此类照片本身技术素质较高,虽是伪品,其实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只不过不是当年原物,在价值上已大打折扣,且重新印制照片的相纸尽管做旧后,但总留有痕迹。真正的老照片自然用老相纸,如果1900年拍摄照片,使用的却是1990年出产的相纸,那就属于伪品。
右图:皇帝进入天坛
老照片保存须知1.要保存摄影收藏,最好是放在高品质、可密封的塑料盒里。要确认这种塑料不含PVC(聚氯乙烯)成分,因为这种材质易出差错,可能会毁了里面的相片。
2.要买市面上最高级的底片,采用最高级的冲印程序。冲印店快速的服务与实惠的价格的确很有吸引力,不过为了让重要的老照片不朽就不能偷懒。
3.用柔软、平滑的抗酸纸插在相片与相片之间,在盒外加上适当的标签,不只让摄影收藏井然有序,而且还有助于预防不必要的搬动。
4.不管你把老照片收藏在盒子里还是相本中,都要注意高温与湿气。避免放在车库、地下室与阁楼。主要楼面的橱柜或床铺底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5.如果你偏好使用相本,避免使用透明塑料页面、装有磁铁的相本,里面的黏胶会随着时间而泛黄,然后可能会在老照片上留下痕迹。它们也可能把照片黏得太牢,导致取下时无法避免地损伤。
6.把老照片换到新的簿子里有助于抑制进一步的老损。
7.在老照片装框时,不要让玻璃接触到老照片。老照片有可能会粘在玻璃上,特别是在潮湿的天气,很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害。
8.用黑貂毫笔或气囊里的空气来去除灰尘,而千万不要用嘴吹,即便只滴落一丁点的水气都有可能对老照片造成威胁。
9.绝对不要使用胶带、胶水、挥发性树脂或喷胶。如果你必须在老照片背面写字,就用软铅笔或好写的钢笔轻轻地写。勿用签字笔或圆珠笔,写的字最后可能会透过去。
10.拿老照片时只能碰触相片的边缘,否则手上的油污与灰尘会对老照片造成损害,建议用白手套。[2]
图书信息《老照片》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创始于1996年,每年六辑。《老照片》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文章,观照百年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许多人买来都是珍藏的。
《老照片》的出版在1999年被有关媒体组织评为“新中国出版50年推动出版业的五十件大事之一”。
书 名: 老照片(第六十四辑)

作者:冯克力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
ISBN: 9787807139768
开本: 16开
定价: 10.00元
内容简介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再度和解,一经摆脱意识形态的种种禁忌,人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关于抗战的记忆需要修复的还有很多,正所谓任重而道远。本辑《老照片》所刊几幅抗战期间宋美龄访美的照片(见马庆芳《马豫叔叔》),所记录的正是有待修复的众多记·眨之一。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蒋夫人以带病之身出访美国,马不停蹄地走访、演讲,广泛宣传中国军民的抗战,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同情与支持,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蒋夫人勉力支撑,在卧榻前勉励赴美进修的中国飞行员的一幕,但凡中国人,怕都不能不为之动容。
实际上,修复记忆不惟抗战。比如不久前,章诒和女士在《南方周末》撰文《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呈现了特殊年代的人文生态,令世人于恍然顿悟之下,生出许多感慨。
图书目录徐宗懋吴克泰与他那一代的台湾人
贺捷新迪化琐忆
梁尚之中学生活片断
高景玉1949:保卫苏联防疫队的日子
张立华一个知青综合场的兴衰
胡启江 回忆当年的子弟学校
张永芳两个人的故事(中)
雷嘉琦家庭的变迁
陈方权父亲浅忆
马庆芳马豫叔叔
戴天恩浓浓的亲情
罗琼拾遗
秦博瑞我的妻子
胡剑胡耀邦在南充
姚德怀保卫延安的前前后后
石佩恬一张照片
曾自 我和一个农民的故事
史耀增志愿军战士的婚纱照
王中仪母子皆豪情
锐明明信片中的旅大旧影
谭金土苏州的西服业
伊格传统民俗话“清明”
冯克力修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