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腐烂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楂腐烂病

英文名:CankerofChinesehawthom

又名:山楂烂皮病。是我国北方山楂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在河北省兴隆县地区危害最为严重。

症状 :危害山楂的枝干。症状分溃疡型和枯枝型。溃疡型多发生于主干、主枝及桠杈等处。发病初期,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形状不规则,后病部皮层逐渐腐烂,颜色加深,病皮易剥离。枝枯型多发生在弱树的枝上、果台、干桩和剪口等处。病斑形状不规则,扩展迅速,绕枝一周后,病部以上枝条逐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雨后或天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橙红色卷须状孢子角。子囊壳在秋季形成。

病原:真菌,子囊苗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黑腐皮壳菌Valsa sp.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Cytospora sp.o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孢子角及子囊壳在病树皮内越冬。翌春,孢子自剪口、冻伤等伤口侵入,当年形成病斑,经20—30d形成分生孢子器。病菌的寄生能力很弱,当树势健壮时,病菌可较长时间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时,潜伏病菌便扩展危害。因此,此病多发生在管理粗放、结果过量、树势衰弱的园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预防冻害。冬前适时进行树体涂白。

3.消除菌源。早春于树液流动前清除园内死树,剪除病枯枝、僵果台等,携出园外集中烧毁。

4.药剂防治。发芽前全树喷布腐必清100倍液,或菌毒清300倍液。

5.拾疗病斑。用腐必清3倍液或菌毒清50倍液涂刷病斑,可控制病斑扩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