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祖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 教育学家● 简介

贺祖斌,1965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本科毕业,先后获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现任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广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漓江学院院长等。

2007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兼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多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教学。出版论著《高等教育生态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等11部,在《高等教育研究》等有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有1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分别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教改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20多项。

贺祖斌教授是在高唱着“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歌声中读完大学,并于1987年在广西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毕业。80年代的大学生是充满理想和豪情壮志的一代,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激情,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对教育的兴趣永远大于他的本专业,也许正是由于他自己的兴趣和坚持,毕业后留校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回望过去,贺祖斌教授的学术之路大体可以从纵横三个维度进行扫描,纵向经历了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的求学之路,横向跨越了高等教育评价、高等教育生态、教师教育的研究领域。● 管理实践中对高等教育评价探索的坚持1987年,正是我国对高等教育评价的知识学习和初步实践阶段。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常常是由于一个机遇而改变,十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从而走上对高等教育评价的研究之路。他刚毕业就被派送参加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高等教育评价讲习班”学习,这是中国高等学校恢复高考后最早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评价的一个专业培训班。学习回校后的几年中,先后由他主持开展了教师教学质量、课程、教研室、系级教学管理水平等各种类型的评价实践。教育厅为在全区开展高等教育评价工作,先后委托他为制订了广西高等学校课程、办学水平、本科专业等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案,并在广西高校全面实施。长期以来的教育评价实践,也逐步确立了他对高等教育评价的研究方向。先后在《教育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高等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及其量化分析模型”等30多篇有关高等教育评价的学术论文。1992年,主持开发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管理系统”等软件通过省级鉴定,在全国8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写作,在2001年出版了他有关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现代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2004年他又完成了以高等教育评价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学术专著。2005年主持完成与教育评价密切相关的“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运行”项目荣获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广西省级一等奖。在此之前,1993年他参与的“管理-研究-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项目荣获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广西自治区级一等奖。2005年主持并完成“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研究”项目研究,并应用于全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优质专业评估。这些有关教育评价的实践成果的取得逐步形成了自己对教育评价的研究方向,也在国内同行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贺祖斌教授在教育评估的研究成果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和国内同行的肯定,2001年被教育部特聘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和教育教学评估课题组成员,2002年初作为教学评估质量分析组成员抽调到教育部高教司评估处工作近一个月。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教育部颁发的教育评估专家的资格证书。近几年来先后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对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国内20多所院校的教学评估工作。2005年10月作为全国师范院校和地方高校的唯一代表参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于2006年教育部正式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实施;2006年3月参加教育部5人专家小组,对高职高专(师范)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被教育部采用并在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实施。● 自我完善中对高等教育生态创新的追求

在工作中,贺祖斌教授结合教育管理实践潜心研究,并逐步找到他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他又攻读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执着和不懈注定他要选择一条比较艰难的道路:从管理工作开始,在管理中探索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才逐步走向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

为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和学术研究水平,2001年,他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文辅相教授。在美丽的瑜家山脚下,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次征途。在读期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这一跨学科的命题将它作为他的论文选题,也许是由于他的本科阶段学的是生物学科、在研究生阶段学的是教育学科的这种“学科情结”。同时,他坚信一种新的视角切入必然对高等教育有新的解释,正是这种信心使他在认定的道路上坚持走下来。在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并顺利通过答辩后,对论文进行了部分修改,并于2005年出版专著《高等教育生态论》。

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高等教育生态的专著,其创新之处在于在国内高等教育学术领域中首次提出并论证“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等理论,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认为:“本研究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同时为高等教育问题的分析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认为:“首次提出并论证‘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等新概念,填补了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空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于2007年6月在首页的“重要专著”开设专栏发表了“潘懋元评《高等教育生态论》”等3篇文章介绍和评论《高等教育生态论》,该栏目主要介绍国内高等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高等教育生态论》还获得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中国大学出版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年)等多次奖励。同时,在高等教育的权威学术刊物《高等教育研究》等发表“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10多篇有关高等教育生态的系列论文。这些研究成果,由于其垮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在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 发展变革中对教师教育改革视野的寻找作为一个长期求学在师范、工作在师范、研究在师范的教育工作者,无疑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倾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随时关注着教师教育的走向。2003年,由贺祖斌教授主持的“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与实验”被教育部列为重点课题,这对于他来说又提供了一个对教师教育思考的新契机。从教师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院校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转向、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建构、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提升、教师教育政策的透析等多角度对教师教育进行研究,这些阶段性成果集中体现在论著《教师教育—从自为走向自觉》(2007年)中。

另外,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本身就是教师教育的实践,贺祖斌教授对教师教育怀着一种浓浓的感情,每年主持对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订,总包含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吸收自己的思想,尽管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而为,但对于他来说,能在既研究又能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岗位工作,那是莫大的快乐。当然,对学术研究而言,对教师教育的关注一直是他的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先后在《教师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高师院校办学理念”等有关教师教育的学术论文。这些年来,在教师教育研究方面,涉及到高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实践等领域,先后出版论著《面向21世纪高师课程体系改革论》(1999年)、《高师教育实习指南》(2000年)、《教师教育—从自为走向自觉》(2007年)。2001年主持完成的“地方高师院校课程体系模块化的建构与实践”项目荣获第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广西自治区级一等奖。● 教书、管理中对学生成长团队建设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几年来,贺祖斌教授负责指导了30多名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和教育硕士的教学工作,承担《高等教育评价》、《高等教育生态》等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吸收学生参加主持的科研课题,在实践中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所培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应用研究能力强”的特点,这与对学生要求严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密切关系。

在多年教学管理工作中,贺祖斌教授与原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的团队共同努力,先后2次荣获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2次荣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3次荣获“广西高等学校高校优秀教务处”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无疑是对他作为教务处的主要负责人工作成绩的全面肯定。

2007年,又是贺祖斌教授科研项目丰收的一年,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省级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及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先后得到批准立项。随着新的工作环境的变化和研究方向的重新定位,下一步他将关注区域高等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将给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他对自己和他的研究充满着期待。

“和而不同,中庸为道”所倡导的多样性统一和适度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贺祖斌教授将其作为他的学术理念,也许这正是他在学术人生之路上的另外一种思想收获和人生感悟。

二. 著名画家简介1974年生 武汉人

199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个展

2009年 “器世界”个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08年 “衔华吐梦”个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07年 “嚼兰采薇”个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06年 “离群惊倦”个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Individual Exhibition

In 2009, individual exhibition on the theme of “Material world”

In 2008, individual exhibition on the theme of “Lotus”

In 2007, individual exhibition on the theme of “Aborption”

In 2006, individual exhibition on the theme of “Isolation and Awakening”

联展

Group Exhibition

2010年 生化—虚实之间·动漫美学双年展 今日美术馆

In 2010 ’Enliven-in between realities and fiction’ Animamix biennial

2009年 反映·当代艺术展 苏州本色美术馆

In 2009 Mirrore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show

2009年 边界·当代艺术展 苏州本色美术馆

In 2009 Cutting edg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show

2009年 禅香道一· 三人作品展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In 2009 “Perfume of the Zen and Dao” exhibition of three artistes

2009年 长沙进行时·当代艺术展 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

In 2009 Changsha-ing art exhibition comtempory

2009年 “五月天”当代绘画五人展 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In 2009, The Energy Painting Five Artists

2009年 “桃源三叹”油画联展 北京就是SPACE画廊

In 2009, Where is Arcadia Serial Exhibition

2009年 CIGE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北京国贸

In 2009, China International Gallery Exposition

2008年 “漫天动海”当代艺术展 北京林大画廊

In 2008 “Surfing Animamix”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2008年 2008“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中国农展馆

In 2008,2008Artistic Beijing: the Contemporary Art Exposition

2008年 “梦蝶”当代艺术展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08 "Dream Butterfly"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at Shanghai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2008年 美国迈阿密“中国当代艺术展” 威诺里萨画廊

In 2008 China Com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in Miami, U.S.A

2008年 “梦想与现实”艺术展 北京月亮河馆当代艺术馆

In 2008 "Dream And Reality" Com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in Beijing Moon River Art Museum

2007年 798艺术节未来邦·当代绘画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In 2007, 789 Art Festival Future State: Contemporary Painting Exhibition

2007年 2007“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中国农展馆

In 2007, 2007Artistic Beijing: the Contemporary Art Exposition

2007年 进行时·当代绘画展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In 2007, Presence: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Exhibition

2005年 北京“差异与建构联展” 北京宋庄艺术营

In 2005, Beijing Difference and Formation Serial Exhibition

2004年 北京“虚拟记忆联展” 北京摩登艺术空间

In 2004, Beijing Artificial Memory Serial Exhibition

2003年 北京“当代艺术百人展” 北京大陆画廊

In 2003, Beijing 100 Contemporary Artists’ Exhibition风格·作品贺祖斌一直在努力的找着当代,传统和自己之间的契合点。贺祖斌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为象征和寓意。因其特有的含蓄和留白,更好的表现出画面的韵味和延展了观者想象的空间。

拾贝少年 190X190cm 2006年

比翼鸟 190X190cm

比翼鸟 190X190cm 2007年

梦幻泡影 230X95cm 2008年

无漏之不痴 90X90cm 2009年评论·采访逸韵

彭锋

当代艺术在以社会学叙事取代美学叙事的冲动中走向喧嚣,到处充斥着直白的观念、宣泄的情感、轰动的事件。贺祖斌的绘画与众不同,它们让直白的观念变得隐晦,让宣泄的情感变得矜持,让轰动的事件变得平静。贺祖斌的绘画,再次应验了“柔弱胜刚强”的道家智慧,也暗合丹托(Arthur Danto)所谓艺术界的风格总是成对出现的论断。

贺祖斌的绘画,让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近距离观赏的冲动。我们在画面上看到的人物,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它既不是科幻大片中的穿越太空的另一个星球,也不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空间的奇幻世界,而是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所看到的中国文化世界。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观众来说,画面上的人物似曾相识:他们是一些超然于世的隐士,超尘脱俗的逸士,超迈风流的雅士。这些人物,我们在伯夷叔齐的传说中见过,在屈原的辞赋中见过,在《山海经》中见过,在《世说新语》中见过,在明清笔记小说中见过。然而,当我们翻开中国人物画史之类的图书时,我们看到的多数却是另外的形象:他们衣冠飘飘,气宇轩昂,瘦骨嶙峋,甚或凶神恶煞。直到有一天我翻开于连(François Jullien)的《不可能的裸体》(Impossible Nude),里面有几张春宫图的插图,才看到某些类似贺祖斌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对于今天看惯了受古希腊传统影响的绘画和雕塑中浑身长满肌肉的人物形象的中国观众来说,春宫图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形象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错愕甚至自卑,因为它们会让我们得出这样的推论:要么祖先的体格过于羸弱,要么祖先的绘画过于落魄。然而,法国人于连却告诉我们,如果了解了中国画的目的,就不会得出这样的推论。根据于连的观察,西方艺术的目标是静态的形式,中国艺术的目标是动态的气韵。静态的形式适合用人体(nude)来表现,动态的气韵适合用衣饰来表现。一旦人体运动起来,就成了赤身裸体(naked),因此追求动态的中国艺术中只有身着衣冠的人物,没有一丝不挂的人体。即使在春宫图中,我们见到裸体,人物的身体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画家们在刻画周围环境上下的功夫,远远超过在刻画人体上下的功夫。总之,中国画对人体的忽视,源于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的目标。

贺祖斌沿袭类似春宫图中的人体原型,既不是因为他的造型技术欠缺,也不是因为当代中国人体格羸弱。贺祖斌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那里培养出来的画家往往具有超强的写实能力,贺祖斌也不例外。70后的贺祖斌没有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更没有见过“东亚病夫”,他所见到的中国人没有发育不良。因此,贺祖斌选择这种人物形象,有他自己的艺术上的独特考虑,他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在贺祖斌的人物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在这里,中国文化被表现成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属于过去的理想世界。文化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放大了。贺祖斌通过弱化人物的肉身性,成功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

贺祖斌绘画之所以能够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关键不在于通过弱化肉身而与现实保持距离,而在于选择了全然不同的视角。今天许多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也通过弱化肉身而造成与现实的间离,但它们并没有成功地传达一种超现实的感觉。比如,中国画中的高士图,尽管也塑造了与现实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它们并没有传达出明显的超现实感觉,其中的原因在于,这些绘画中体现的视角仍然是正常的男性视角。就传统绘画而言,春宫图与高士图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视角的区别,即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区别。春宫图并不是被供奉在男性统治的庙堂之上,而是被女性收藏为压箱之作,它们所展示的视角多为女性视角。流行的中国人物绘画史之类的书籍之所以很少讨论春宫图,原因在于这些学术著作的视角依然处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尽管贺祖斌是男性画家,但是他却独辟蹊径地采取了女性视角来看世界,从而让他的绘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了双重的间离,产生一种强烈的超现实感觉。

贺祖斌笔下的人物尽管有性别的区别,但人物的性别标志不是十分明显,而且男女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今天这个男性中心主义的时代,那些弱化性别标志的人物好像都具有女性特征。由于男性中心主义背后其实是人类中心主义,因此弱化性别标志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与自然更加亲近。由此,在贺祖斌的绘画世界中,经常出现的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女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对话。那些呵护生命的大手和象细胞一样无漏圆球,都是女性的象征;加入对话之中的山石、植物和动物,暗含着对自然母亲的推崇。贺祖斌的绘画塑造的视角形象,成功地消解了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由于贺祖斌采取的这种特别视角,因此他的作品所展示的中国文化也与众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许多不同的侧面。今天许多艺术家注意到中国文化中的风骨、忧愤、雄强、苍茫、苦涩、朴拙、荒寒等等方面,其实这些都是从男性视角中看到的方面。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层面,那就是逸趣与韵致。只有在完全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后,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男性关心的宏大叙事烟消云散了,女性重视的伤感、情调之类的小事变成了头等大事。贺祖斌的绘画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放大,唤起了我们的归根意识。老子哲学中推崇的玄牝、食母、守母等观念,在贺祖斌的绘画中得到了形象的表达。

2009年12月4日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互为玩物——贺祖斌的画

雷子人

如果没有特别的解释,“嚼兰采薇”与“Absorption”在语义上的一致性就无法得到确认,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而易见的联系。贺祖斌强调这两个词汇相互关联的信息源于他特别暗示的上下文,即面对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创作成果,有意反躬自问见诸于作品中与“前人经验”或“传统菁华”的某种暗合或差距。不过,作为学习立场的表述,“嚼兰采薇”依旧隐约传达出比“吸收”(Absorption)更大的多义性,祖斌的画作证实:那些被他视作经验或传统的存在,已然构成自己作品图式的某些修辞,譬如一种婉约的明清甚至民国时代的玩世情调,或者部分以原始思维模式臆造的奇思妙想,但无论前者或后者,祖斌所坦言的关于“象征”和“寓意”的理解与其说是他咀嚼或采摘的结果,不如说是他感兴趣的图绘手法,尽管他的确津津有味地在作品中展示了那些令人回味的有关传统语汇的魅力,但其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并不取决于语汇自身所指,而是用图像看待生活时许多令他自己也欲辩难言的隐秘所在。

有意思的是,祖斌没有回避其中的隐秘,而是极度夸张了弥漫画布并经由他认为的疑问,比如,在《楔子》一画中,祖斌细致地刻划了人物之间的手势,——其造型完全来源于诸如明清版画等传统图像样式,他以一种十分动人的情愫在两个人物的纤弱手指间传递出画中人的表情,依照我们人人都具有的知觉功能,两种手势的对抗性完全可能成为画家自身或观者移情感应的动因,只要我们尊重某种生活体验,这幅作品的图像语义就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解,问题在于,画中四只看起来与我们生活经验审读有相似意味的手势,祖斌为何要将其修正在明显的中式传统图式里,一方面,人物造型并不依赖生理结构,而是被控制在他主观的描绘中,这种用传统语汇叙述出来的全部意涵游离在我们生活经验判断与视知觉“背景书”的阅读中,以至于由画中人肢体暗示的生理感应并不能轻易回归其身体本身。另一方面,祖斌将画中人物调和出一种中性特征,使得他们之间的顾盼若即若离,呈现出有些自恋或自慰意味的观照,以一种强制的身体意识来显现由“楔子”构成的潜在主题。如此,我们可以试着粗浅地认为画中人彼此都处在祖斌设定的禅机里,“楔子”理所当然是想让画中人的缄默消解,却同样被画中人抵制。观者也因此被莫名地卷入了问题的自设与解答的纠缠中。

“楔子”并没有为真理开凿出显现的通道,却溶解在生活的调侃中。

祖斌的调侃方式是自在的,在他象征和“寓意”的世界里,生活本身变得无足轻重,画中人远离在生活彼岸,《花匠》与其说是渲染了生活的精致,不如说是画中人在演绎生活中不合逻辑的逻辑,花儿开放的有关春的信息完全被画中人夸张的行为支解,他们的窥视与窃喜连同散落的剪刀、喷壶以及一滩红色之迹令日常生活准则失去了合法性,画面也因此平添了不可理喻的荒诞,一种貌似游戏的哲理使生活本身失去了平衡,画家和观者的种种非份之想却因此弥散开来。画中人物性别依旧显得含混,祖斌一方面在极力修饰某种女性的柔媚,另一方面似乎又在刻意呈现某种男性之于女性的情色诉求。画中人以某种极端内省的姿态照映出彼此的欲望。

祖斌有时颇有意味地将画中人分属在主客两重空间,有时则将他们平列在各自的世界。前者画中主体像彼岸世界的知晓者,他(她)对另一方的凝视显示出他作为主体存在的先知先觉或优越状态,但同时也泄露了祖斌的自我审视意识,在《谎言》、《流光》等作品中,真理再一次遭遇了日常生活的拷问。

我们无法知晓祖斌在画中真正隐藏的秘密。他制造的《障眼法》也并非为了呈现魔术般的诡异,他直截了当在画中人与观者之间制造的悬念,似乎可以还原与生活经验有着相似遭遇的情景,不过剧中人对观者具有挑战性的凝视,以及另一种秘而不宣的沉静,反倒让我们无法回到魔术般游戏本身,在依旧中性呈现的两个裸体人物之间,蟠桃是作为怎样的寓意存在?当物质的真与假本身就存有疑问的时候,画家自己也可能被障眼法蒙蔽。但画面中性人物隐约分离出来的品质,使我们力图想明了其中的叙事逻辑,祖斌一直在追问两个或两类人物互为存在的关系,由此推断出他自设命题的深层意义,无非还是在两性话语中找出的类似第三性或第四性的文化理解和另类思考。

因此,从性别判断上来理解祖斌的《雷锋塔》、《白狐狸》、《魔法师》等作品,两性间的世俗性在他笔下就变得有些矫饰,三幅画题都试图借用神话语义剥离现实的难言之隐。第一幅画中两团飘然若仙的神秘气体与被修饰的翻天巨浪,第二幅画中乖巧的白狐狸以及第三幅画中的魔法宝葫芦,都被祖斌用作以女性为视觉中心的配件,并使之与画面母题产生潜在的呼应,画家似乎要对两性在文化书写上做出自己的阐释立场:男性角色在这三幅作品中有某种被置入的从属感,画中女性同样表现出优伶式的审美意趣。画面配件被作为画中人玩物的同时,也消解了画中人的主体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祖斌试图制造的神秘反倒不如在《契约爱情》等作品中捕捉到的平淡生活更具感染力。画中富有细腻特质的契约符号,传递出“暧昧”对于祖斌画作的重要性。当画中那些含糊、不明晰的信息通过某种被修饰的“暧昧”确指,画家关于爱情契约有效性的调侃也就还原出生活的真实面目。

不言自明的是生活中一些美丽的谎言一经调侃,便有了被质问的张力。

正因为如此,《合欢掌》一画中尽管隐约有与某些当代艺术作品类风格化的倾向,但祖斌在画上强行置入的暧昧性为我们铺垫了读解的线索,我们不愿落入他意有所指的细节描绘,但总是又无法回避遁入其作品由主题构建的非逻辑性的图解中。他用非常个人化的见解修正了生活呈现在图像上离经叛道的合法性,以至于令生活本身有了某种异化的象征感。

由异化导致生活面向的改变,在祖斌看来,无非是远离在理想诉求中的重重失落,以及有关失落和感伤的种种浮想。祖斌一直在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某种思考,在《骰子》和《秘密》二幅作品中,玩物不仅为画中人所疑虑,也令观者不安。即使在名为《方向》的画作中,有女体特质的画中人以一种十分明了的手势向观者作出暗示,其有效性同样被画中另一个人物的肢体语言瓦解,我们唯一能从画面中式人物造型以及“鱼儿”在这样的图式里可能具有的文化隐喻中去捕捉游离的思绪,“方向”变得像寓言,画中人泰然自若的目光凝视,时刻在提醒观者:必须自我求证,她不过是随手一指。

在祖斌以单一人物组织的画幅中,他更为明显地为画中人设置了诸如乘禽握蛋、拾螺、捉鸟、搬石、戏瓠、观蛙、待兔、骑鱼、结网、猎鹿、坐云等戏剧性场景,无一例外,画中人蜕变为与存在物同质的生态族群,他们呈现的敏感与惊诧较之于玩物显现的灵性,泄露出画中人的某种自谑状态,对祖斌而言,是否算是他所谓“主体”的另类自嘲与书写。

如果回到《拾贝少年》,祖斌没有铺张时尚化的青春残酷,而是在诗意一种性的冲动,画中供少年嬉戏的玩物与其说引诱了某种情色的窥探,不如说是祖斌在用一种极端私密的方式消解失意的青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祖斌画中的嘲讽是对成长的自我告慰以及对在成长过程中丢失的爱恋的重新发现与补给。

祖斌画中互为玩物的图像表达,为他呈现个体生命气质的同时,也多了一层对失落传统重拾的批判意识。

2007-11-15于望京海岸楼

时代的禅意——《当代艺术》杂志采访

问:你的作品在造型上很有中国画的味道,您在运用中国绘画元素时是是怎样考虑的?

答:主要是造型和韵味,很多传统的造型样式都是值得去借鉴的,有些范式并不局限于某个时期,而是基于造型的规律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会有选择的应用在作品中。而韵味的把握,需要对传统文化和这个体系下来的文化面貌有所了解,并能适当的融入作品中去,这对于作品的成立也很重要。

问:在现阶段,什么是你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为什么?

答:还是以人为主线,通过人和物的结构变化,来隐喻人在现代社会场景中一些微妙的情绪波动。针对于社会力量来说,个人总归处于被动的角色,会有烦恼,会有无助,需要有救赎的途径,需要有摆脱的出口,而人,不论是自我还是镜中的自我,都会在其中成就某种心理关照。

问:你作品中的人物造型都十分圆润,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感觉你的人物在性别特征上都比较模糊,是有意这样处理的吗,为什么?

答:只是基于造型本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做的取舍,把元素处理的圆润些,力量会含蓄,形式会多些节奏感,比较适合自己画面整体的氛围。弱化性别标志是为了让视线不停留在表层的叙述,而是希望集中在画面的指向性上,从而能感知到作品内在精神所传递的涵义。

问: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圈中,很多人都比较关注文化、社会、观念等层面上的问题,你关注的是什么?

答:关注在这个情境里的个人的存在状态,文化、社会、观念等等都是在人的范畴内衍生出来的,因人而起,再作用于人,里面会有很多纠结都具有表现的价值。

问:你最近作品的当代性在哪里?

答:在纷繁中归纳一个当代性并不是艺术家最重要的事情,以当下的思维情绪,表情状态,价值取向去叙述的作品,本身就会留有这个时代的痕迹。如果一定要有,我觉得个体思维与现实存在的对话,是当代一个比较普遍的取向。

问:最近的作品在创作上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答:没有太具体的想法,也许会在终极归宿,理想诉求这些方面找一下题目,生的无常和物的虚幻总会打破一些宏大叙事,但总归要找到一些积极的因素来建构我们的生活,传统不老,现代不新,有感而发就是合乎逻辑的缘起~

器世界——中国作品网采访

问:继07年的“衔华吐梦”到今年的“器世界”,两年的沉淀,你为“器世界”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呢?

答:没有刻意去准备吧,作品总是按当时的情境产生的,然后集合起来,组成这段时间的历史,佛教认为世界可分为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当然这里说的器来的更本质一点~严格的说并不包括人类由精神而产生的物质,不过这里只在说物欲~我只是觉得这个社会对物质面强调的更重些,因而思维行事总会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这多少会造成一些困扰~所以定了这么个主题~

问: 你的“嚼兰采薇”和“衔华吐梦”都是以人作为形式的主体, 这次的“器世界”展品中也看到了你以往作品中熟悉的人物,那么作品与之前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答:更深入些了吧,如果“嚼兰采薇”是个吸收过程~而“衔华吐梦”是个体表达,那么“器世界”的关注面可能要广了一些~这可能是个区别~当然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改变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吧~作品本身也在尝试些不同的表达形式,看看有么更贴切的方式来说话~

问:“道亦器、器亦道”、“器的世界,道的精神”你能说说道家思想对你产生了何种影响吗?

答:我想道器,空色,心物~都有某些类似性吧~把握精神和物质的平衡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宗教所以提倡不争、无为、随波逐流等消极的手段,无非也是出于一个积极的起因,毕竟比起物质追求,内心安宁更为本质些~

问:有人说你作品中的人物沿袭类似春宫图中的人体原型,并且把原因归于你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因为那里培养出来的画家往往具有超强的写实能力。这种说法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人体在春宫里就是情色~在展厅中就是艺术~不同的环境界定物质的意义~因此来源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形成和体现什么~就像地里长的菜,做成美味佳肴和坏在土里是有不同境遇一样~

问:中国古典韵味与西方象征主义是你的标志,那么这个是你找到的创作的路吗?

答:我并不主张贴标签来强调作品的风格或独特性~只是适合~适合自己的审美情趣,适合自己的心境性格就好了,作品在成型之前总归是个人诉求的载体,不会因此沉迷于体现载体的古典美或象征意味中,也就是不会削足适履~人是第一位的~在图式的一致性被归纳出来后,风格就有了做作的可能~也许有必要回避一下~

问: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你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也说小时候跟爸爸学国画对你日后风格影响很大,那么你认为绘画是不是应该从小开始?

答:从小开始和半路出家都有成功的例子,不过从小开始学的案例也许更普遍一些~毕竟在很多事情上看,花的精力长短与结果好坏基本成正比的~我相信现在的作品体现一定与学生时代有一贯性的地方~

问:你曾经说你的作品突然收到人们的关注了,你有些不适应,现在是否已经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答:开始都会不适应~慢慢就好了~毕竟作品既然呈现给社会,那么被关注也是很正常的结果~总比不被关注要好啊~

问:在你的绘画创作生涯中你有过何种困惑?是如何克服的?

答:想东西想不出来的时候很麻烦~需要花些耐心去调整,去寻找一些契机找到感觉~有时候这是个挺漫长磨人的过程~耐心和有心吧~

问:是什么契机让你99年开始了北漂?你现在来到北京已经十年了,对于北京是什么感觉呢?

答:既然学了画,总要找个合适的土壤去培育~正好也有同学在这边,就过来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北京是个不错的城市,努力就有可能性~

问:对于新生代的画家,你对他们有哪些建议呢?

答:按自己性格喜好去做作品~这样来的真实~趣味也能长久些~

问:对于你未来的绘画和生活的都有哪些规划呢?

答:一步步走吧~不可知才是未来的吸引之处~器世界——贺祖斌的人体想象2009年12月19日下午,北京千年时间画廊拉开了贺祖斌油画个展的序幕

嘉宾合照

。到场来宾有画廊策展人张思永,学术主持彭锋,邀请嘉宾:美国艺术理论家理查德·苏尔斯通等人。彭锋在为其展览作的文章中指出:贺祖斌通过弱化人物的肉身性,成功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超现实感。

雷子人博士在文章中指出:祖斌的画作证实:那些被他视作经验或传统的存在, 已然构成自己作品图式的某些修辞, 譬如一种婉约的明清甚至民国时代的玩世情调, 或者部分以原始思维模式臆造的奇思妙想, 但无论前者或后者, 祖斌所坦言的关于“象征”和“寓意”的理解与其说是他咀嚼或采摘的结果, 不如说是他感兴趣的图绘手法, 尽管他的确津津有味地在作品中展示了那些令人回味的有关传统语汇的魅力, 但其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并不取决于语汇自身所指, 而是用图像看待生活时许多令他自己也欲辩难言的隐秘所在。

关于中国神话的秘密便藏在了贺祖斌的画中。

此次展览持续到2010年1月15日。器世界——贺祖斌个人艺术画展器世界——“形乃谓之器”,中国哲学中以“道”、“器”定义“无形”与“有形”。人、物、动物是有形的,具象的,其间关系是无形的,隐喻的。去探讨“关系”时,有形体变成了符号,符 号是无形的代表,这种转化是微妙的。“道亦器、器亦道”,这种思想在作者本人的身上充分体现: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拿起与放下。器的世界,道的精神,贺祖斌的作品需要凝视,你会在凝视中发现凝视。

“用象征和寓意去诗化生命,乐于用含蓄与隐喻去问候心灵,生如此,画亦如斯。 ——贺祖斌”

展览时间:2009年11月22日——12月30日

封面

展览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188号月湖公园内(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城市:长沙

策 展 人:张思永

展览总监:董理

主办单位: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798千年时间画廊、

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

湖南橙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