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
【秦始皇】汉代称秦始皇为赵政(赵正)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1][2],名政(亦作“正”),秦庄襄王之子,全称秦始皇帝。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赵正)”(古“正”“政”相通)[5]。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50岁时驾崩于沙丘。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
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59年出生的。当时正是战国末年,秦、楚、齐、赵、魏、韩、燕七雄并立,互相攻伐。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秦昭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就互相交换人质。秦昭襄王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居住。
战国期间的交换人质,极少起到真正消除战争的作用。数年之后,秦赵之间爆发长平之战,秦国的大将白起打败了赵国“纸上谈兵”的将军赵括,坑杀了四十万赵卒。赵国精壮士卒绝大多数都战死了,因此赵国的百姓对秦国切齿痛恨。赵王几乎想杀掉异人,但在大臣的说服下打消了这个主意,却也大幅降低了秦国王孙异人所受的待遇。
阳翟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他善于低价买进货物,然后高价卖出,家里很有钱。他在邯郸碰到了秦国的王孙异人。他发现异人虽然在落魄之中,但气度仍很高贵,就打听异人的来历。在得知异人的身份后,他感叹着说“此奇货可居也!”
接下来,吕不韦倾家荡产地想办法结交异人,并且使用了很多游说和诡诈权谋,让当时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嗣子,并把异人送回了秦国。在将异人送回秦国之前,吕不韦在邯郸用重金买了一位美人赵姬。吕不韦先使赵姬怀孕后,将赵姬送给了异人。《史记》上说赵姬怀孕12个月才生下了儿子,取名叫赵政,这个人就是后来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由于赵姬嫁给异人十个月后才分娩,因此异人认为赵政是自己的儿子,实际上却是吕不韦的骨肉。
赵政童年就是在赵国度过的,当人质的日子当然每日提心吊胆。吕不韦在将异人送回秦国的时候并没有带上赵政和赵姬。异人回国后不久,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王病死,太子安国君嗣位。异人变成了太子,赵国送来了赵姬和赵政。安国君正式即位三天就死了,异人嗣位。三年后异人也死了,于是十三岁的秦王赵政[3][4]即位。
求同存异
《秦本纪》云:“缪王(周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秦本纪》虽记载秦、赵同出蜚廉(嬴姓)之后,但《秦本纪》记载的世系却说明非子与造父从属于两个分支:
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
从以上世系上看,造父非大骆之先,大骆之子非子是造父的远房侄孙。
《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名为政,姓赵氏”,《楚世家》称秦始皇为“赵政”。后人认为秦王室似乎不应以赵为氏,《史记志疑》认为这是汉代才兴起的说法。
另,《史记索隐》引《世本》认为,“生于赵,故曰赵政”。
【大学副教授】赵政,男,1939年9月生,籍贯四川省三台县,大学,副教授。中共党员,1953年至1959年在四川省三台中学读完初中高中后,进入四川大学哲学系学习。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该校马列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执教,主要论著有:副主编及著作《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考试指南》;参编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十余本;核心刊物论文《论宗教的社会基础和历史作用》、《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