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德乐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5、16世纪活跃在佛莱芒的音乐家群体。佛兰芒是历史地区,也称作尼德兰地区,即今天比利时及法国西北部。音乐史上称布艮第乐派为第一尼德兰乐派,称佛兰芒乐派为第二 、第三尼德兰乐派。佛莱芒乐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第一代作曲家约翰.奥克冈(Ockeghem,约1425-1497),第二代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 Pres,约1440-1521),第三代作曲家奥兰多.迪.拉索(Orlando di Lasso,约1532-1594)。

佛莱芒乐派 (Flemish school,又译作佛兰德乐派)

约翰.奥克冈(Ockeghem,约1425-1497)

约翰.奥克冈也译作沃克亥姆。据说曾师从班舒瓦,深受布艮第乐派影响。在弥撒创作中表现出精湛的技巧。他精通各种卡农手法 。

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 Pres,约1440-1521)

据说曾师从奥克冈。写有大量经文歌和弥撒曲,以及以法国尚松为主的世俗歌曲。他强调模仿对位技术,同时充实和声音响,并且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

奥兰多.迪.拉索(Orlando di Lasso,约1532-1594)

佛兰德派成就最大的作曲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之一),作有大量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音乐风格灵活生动、精致而又多样化,精心处理音乐与歌词的内容和语调关系。他为复调音乐到主调音乐的过渡开辟了道路,他的作品几乎全是声乐。共有2000多首。其中有弥撒曲。经文歌 。圣母歌和世俗音乐作品。如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等。拉索的作品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富有人情味。著名的作品〈我这穷人〉将人声与器乐伴奏多线条交织。互相呼应。可谓曲尽其妙。拉索的作品非常具有生活的情趣。在他的歌词中经常体现出他的风趣与性格。〈我这穷人〉中的歌词便这样写道;我这穷人。干了什么事。娶了个女姣娘。我如果不娶该有多好。一定可以想象我们每天吵架从桌上到床上。’

作品赏析:<< 回声 >>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合唱曲采用了当时意大利民间歌曲体裁,音乐语言简洁生动。作者巧妙地以两组四声部合唱形式、运用模仿复调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一群青年在山谷中与回声互相问答的情景,不仅收到了回声的效果,而且表达出明朗乐观的情绪。这首世俗性的无伴奏合唱曲既是主调和声与复调手法的完美结合,又体现了自然界回声与人的生命力的完美结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