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裂碱土
碱土的一个亚类。
主要分布于荒漠草原及荒漠地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区。
这类碱土多位于山前洪积细土平原、古老冲积平原、河成老阶地的相对低平处,常与盐土和零星孤立的矮小沙丘组成复域。大部分龟裂碱土的地下水多埋藏较深(4-7米以下),已不参与现代成土过程。在荒漠草原和荒漠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主要由于地面间歇水的淋溶作用,经各种盐化土壤脱盐和碱化而成。并在干湿交替和冻融下逐渐形成短柱状或“馒头”状碱化层,地表呈龟裂。
龟裂碱土上几乎无高等植物,仅春夏地面短暂潮湿时,生长一些斑块状的藻类和地衣,干时成黑褐色疏脆结皮。发育程度较高的龟裂碱土,在极薄的结皮层以下为1-5㎝的轻质淋溶层,色灰白,其下垫有略带红棕色鳞片或层片状结构的过渡层,厚度仅1-2㎝,较紧实但易脆碎;再下为碱化层,质地粘重,极为紧实,外包以灰褐色至红褐色胶膜,呈短柱状结构,厚度不超过10㎝。碱化层以下为积盐层和母质层。
龟裂碱土的地表和淋溶层含盐多不超过0.5%,但都含有苏打,pH值在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