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族
「庶族」与「仕族」这一区别,是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社会阶层划分方法。仕单独来看,在汉语中有“官”的意思,仕族本来是指魏晋时代形成的封建贵族,它们在历代都由于门第显赫可以因此而获得官位,虽然不一定是世袭,但已经和庶族即平民形成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明显区别。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就是这种现象的描述。
现代社会承认个人奋斗发展的成功,而并不以家族出身为唯一衡量标准,仕族网认为高级经理人和高级企业主就是新时代的贵族阶层,更由于中国皇族和贵族事实上已经没落的情况,所以采用「仕族」作为中国现代新贵族的代称。
附带说一句:仕族和氏族是不同概念。氏族是原始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初为母系氏族,新石器时代末期起过渡到父系氏族。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关于「绅」中国古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绅士即是其中一个特定等级阶层的称谓。「绅」,本是表示等级身分的一种服饰,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的大带,「古之仕者,重绅插笏(音忽)」由绅的涵义引申为「束绅之士」,简称为「绅士」,并进而特指有一定地位和身分的士大夫阶层。
但古代士大夫仅指当官的读书人。随著科举制度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谋取功名的读书人不断增多,很多人虽然取得功名身分,却不能为官。所以,人们就把那些不曾为官的科举士子统称为「士」。当时,绅与士有著本质的区别。到了近代,这种区别逐渐消除,无论当官不当官,一概称之为「绅士」。
在近代社会中,绅士有著特殊的地位,非官而近官,非民而近民,是高於平民的一个封建等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