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
![霍山](/images/load.gif)
霍 山 县 简 介(一) 地理位置和气候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之间。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公里,至省会合肥120公里。
全县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南北最大横距59公里,东西最大纵距63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季风显著,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常年平均气温为15℃,平均
无霜期为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平均降雨日为141天,最少111天。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县国土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71个行政村和12个街道居委会。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非农业人口4.4万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抽样调查,200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44‰,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7.3‰,比上年增加0.03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1‰,比上年降低0.63个千分点。
(三)自然资源
霍山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拥有可开采矿产23种,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中药材1460多种,是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毛竹22万亩,是江北毛竹第一县;茶园12万亩,是全国名茶基地县;桑园5万亩,是全国重点蚕桑基地县;水能资源蕴藏量20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县;森林覆盖率达69.7%,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0多种,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霍山是毛竹之乡。竹类品种多达6属20余种,竹林总面积24万亩,蓄积量4000万株,是江北毛竹第一大县,“万亩竹海”桃源河被林业部授予“中国毛竹之乡”。霍山毛竹节长、质韧、壁厚、纤维长而紧密、整株尖削度小、径级大,品质优良,20世纪70年代送省城合肥参展的“竹王”径级达18 cm。
霍山盛产名茶。全县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干茶3000吨,产值80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占30%,产值占70%,获得有机转换证的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是全国名茶重点产区。霍山黄芽产于海拔400米以上深山,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非凡的品质,自唐代以来就成为御用贡茶,久负盛名,畅销大江南北,现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中国霍山黄芽茶市”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两大茶叶产地批发市场之一,将成为华东地区茶叶的集散中心。
霍山是药材之乡。中药材1460多种,药园面积5万余亩,是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其中,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人间仙草霍山石斛和断血流、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中药材享誉海内外。
霍山盛产蚕桑。现有桑园5万亩,年产干茧1500吨,蚕茧产值2500万元,年产白厂丝200吨,产值3800万元,是全省十大蚕桑基地县之一。
霍山盛产板栗。栗园12万亩,年产鲜栗8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是全省重点板栗基地县。
霍山是油茶产区。油茶12万亩,年产茶油1000吨,产值4000万元。茶油是纯天然无污染食品,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护发养颜之功效,既可直接饮用,也可烹炒食用。
霍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已开发金矿、花岗石、石英、萤石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霍山是水电之乡。霍山地处淮河源头,境内河流纵横,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14条,最大河流东淠河是淮河主要支流。蕴藏水能资源20万千瓦,已建成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和73座小水电站,开发水能7.1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度,还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莲岩水库和众多小水电有待开发利用。
霍山旅游资源丰富。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远东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潜台赤壁、会胜钟声、故埠帆联、西山瀑布、石城夜月、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丫古树和“卧大佛”、“ 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堪称上海、南京的后花园。已开发的小南岳—佛子岭和铜锣寨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白马尖风景区亦即将建成。
七世纪之前的南岳衡山在现在的霍山。主峰白马尖,高一千七百七十四米,属于大别山脉。因中国疆域向南大幅开拓的缘故,霍山很久以来就从边疆退缩到腹地,不能算作“南”岳。七世纪时,隋王朝把它的名称向南搬家六百公里,搬到现在的湖南衡山。中国前期历史上的南岳和衡山,都是指霍山而言。
(四)历史沿革
霍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隶属楚国,曰“潜”;楚汉相争时,改潜为衡山国;南北朝时期,梁置霍州;隋开皇初年始称霍山县;唐以后曾一度改名为开化县、武昌县、盛唐县;宋时废县设镇,为故埠镇,属六安州;明弘治年间复置霍山县,沿袭至今。
----信息来源:霍山家园网
龙川霍山风景区位于县内中部的霍山风景区,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相传,远古时代,这儿没有大山,后因当年的女娲补天时,将剩下的一点沙浆,撒落人间,刚好落到霍山,故使霍山呈现出悬崖高耸,绝壁万丈,横空屹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山峰。
霍山昔日不叫霍山。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世居龙川,隐居霍山。汉高祖在位时,曾令请霍龙出山任职,但霍龙无心于官场,乃曰:“龙川者,龙之生地也。龙若离川,莫若赐死”,婉言谢绝,隐居霍山,著书立说,传播文化,开导乡人,后功成仙去,名传于世,时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命名为霍山。霍山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八大洞府,十一泉池。真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高僧道士,纷至沓来。晋葛洪在此修炼,唐玄宗为僧时曾到此游,宋蓝乔在此成仙。
每值雾时,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若置身此地,但见云在下,峰在上,脚下云烟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真可谓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立于峰巅远眺,天高地阔,茫无涯际,万山隐隐,千山攒翠,云低雾霭,岭似象驰。龙川、五华、紫金、东源、连平、和平、博罗七县界地,了然在目,东韩两江犹似青丝罗带,飘舞在群山之间,田畴村野,恰似世外桃源,多美的人间仙境啊!无怪乎当年苏东坡漫游至此,诗兴大发地吟道:“霍山佳气绕葱笼,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会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霍山是中国南疆的翡翠,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其既有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秀。如今,进入山中,树绿花红,泉清林翠,峰回路转,亭阁其布、移步换景,真是人在山上走,如同画中行。
◇酒瓮石:亦名“酒瓮凌云”,孤峰拔地,形似酒瓮倒置,直刺蓝天,草木葱茏其上,若云蒸蔚。
◇一线天:亦名“一线曙光”,人在涧底,仰首张望,昭昭一线,长可半里,故曰“一线天”。
◇太乙岩:乃霍山最大的天然石室,深约二十米,广约三十七米,高五米,清幽可人。洞中原有一井,深邃无底,传说与汕头的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唐宣宗为僧时,曾到此。
◇船头石:亦名船头观日,乃霍山之巅。丹崖如削,峰近九霄,势若船头。船头观日,人生一大乐事,夏秋之夜,常有人宿于山上,以待日出。当年苏东波漫游至此,诗兴大发,吟道:“霍山佳气绕葱茏,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七井仙泉:势如七星,各大如盆,瓮深数尺,其泉清澈,不汲不盈,最为奇异。游人至此,洗脸可葆青春,饮之益寿延年。
◇横岩:亦名“横岩晓雾”,半壁开焉,悬崖之上,峭石危崖势雄剑阁,云雾缭绕,因雾霏霏。
◇砻盂石:亦名“砻盂接佛”上有佛迹十数处。侧有澄泉,其泉既清且甘。下有岩洞,非常清幽。峰似砻盂,传说昔时此砻有米出,乃供酒瓮石酿酒之用也。
◇玉麟洞:亦名“玉麟玩月”也叫别有洞天。形如麒麟,耿耿双眸,遥望船峰。
中镇霍山中镇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是我国古代五镇名山之一。五镇名山是次于五岳的名山,据《禹贡》注,最早为中国古代冀州之镇山。《周礼.职方氏》载“九州之镇山,在冀曰霍,名于后世不可移。惟冀州据北方,地最广邈,河东尤认山水之雄,而独以霍为镇,意在其
巍大隆峻,深厚广博,子诸峰而求群垤,其气象有以冠境内”。尧帝时期,霍山雄居五镇名山之首,商以后始号中镇。隋开皇十四年册封为中镇,迄今历时1400余年。
中镇霍山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及洪洞、古县、沁源、灵石等县,北接恒岳,南达中条,峰高秀毓,气清势雄。最高峰海拔2540.3米,南北走向约200公里,总面积700余平方公里,有136种野生动物资源,800余种植物资源。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约90万亩。2002年省政府又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镇霍山七里峪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已经于1994年论证并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并于1995年启动,目标是于2010年该景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力争建成华北一流的生态旅游景区。2006年起动“霍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促进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