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红

1、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志红,女,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祖籍河北容城,成长于天津市。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7年至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学习,于1997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农药与植检系副系主任,负责植物检疫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教学工作负责主讲《植物检疫学》(本科生课程)及《植物虫害检疫学》(研究生选修课),并参讲《病虫测报》(本科生课程)和《昆虫生态学》(研究生必修课)。主要科研方向包括:(1)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曾参与研制与开发植检害虫图文信息系统、植检害虫辅助鉴定多媒体专家系统、中国蔬菜害虫多媒体数据库、蔬菜害虫辅助鉴定多媒体专家系统、北京蔬菜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2)啮虫目分类学研究;现发表论文计30余篇,被SCI收录1篇。1997年获北京昆虫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998年获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兼任中国植保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科技顾问。

基本经历
1976年9月-1981年7月,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现名),小学在学。
1981年9月-1987年7月,天津市第100中学,初高中在学。
1987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专业,本科生。
1991年9月-1994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4年9月-1997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7年6月-2000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
2001年1月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植检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2008年11月-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
2007年01月-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分党委副书记
教学任务
目前主讲课程: 《动植物检疫概论》(本科生校选课)、《植物检疫学》(植保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植物检疫原理与方法》(硕士生学位课),《植物检疫技术与实践》(硕士生选修课)和《植物检疫学研究进展》博士生选修课。
曾主持的教改项目: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动植物检疫概论》(主编,2004年10月出版)、面向21世纪教材《植物检疫学》(副主编,2003年出版)、校教改项目《动植物检疫图像素材库》(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第1完成人,2003年)等。
曾参讲课程:《病虫测报》(专业选修课)、《昆虫生态学》(研究生学位课)等。

科研工作
科研方向:以“植物检疫”为切入点,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主持或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并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横向合作课题5项;参加科技部专项、863项目子课题和国家质检总局课题等4项。主要内容包括“检疫性实蝇Wolbachia感染和生殖调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4-2006年)、 “ESR系统建立与大豆疫病入侵风险评估研究” (973子课题,2002-2007年)、 “质检系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的研究”(科技部重点课题,2002-2004年)以及“Identification of stored product psocids- 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socid species including comparisons of geographical strains from the Czech Republic and China”(科技部中-捷合作项目,2004-2006年)等。
已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2篇),出版专著5部;近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项。
论文研究:1994.9 - 1997.6,进行博士论文课题研究,导师沈佐锐教授,研究方向是植保信息与软件技术。论文涉及北京市蔬菜生产信息系统BJ-CABBAGIS及蔬菜害虫田间识别系统PESTDIAG的研制与应用。在此期间提高了微机基本操作技术水平,掌握了利用 Visual Basic、FoxPro、Prolog以及CITYSTAR(GIS软件工具)等进行植保信息管理、专家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1991.9 - 1994.7,进行硕士论文课题研究,导师李法圣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昆虫分类学。论文题目:中国虱啮属的分类研究(啮虫目:虱啮科)。研究涉及23种虱啮属昆虫(12个新种、8个新记录)。在此期间掌握了昆虫分类,特别是啮虫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如昆虫饲养与生物学观察、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电镜技术、显微摄影技术、昆虫绘图技术等),熟悉了野外及室内采集昆虫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主要奖励
(一)科研奖励
2004年,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啮目分类研究”,第2完成人)。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棉花根腐病菌适生性研究”,第2完成人,公示中)。
200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第6完成人)。
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蔬菜生产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3完成人)。
1998年,获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7年,获北京昆虫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二)教学奖励
2004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先进个人”。
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指导教师(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设计)。
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十大杰出教师。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2002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年度优秀教师。
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李志红副教授荣获北京高校青年“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第二十个教师节前夕,北京市教育工会举行北京市庆祝教师节暨青年教师“师德标兵”表彰大会。大红绶带披挂在15名师德标兵和37名师德先进个人身上。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李志红副教授以其“以师德为源泉,追求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的工作事迹荣获北京市高校青年“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此次评选表彰的北京市高校青年“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都是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年龄35岁以下的北京各高校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李志红副教授是通过学院推荐、学校评审并推荐到北京市参加评选而获得北京市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的。
李志红博士,现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科技顾问,兼任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教代会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女教职工委员会副主任。
“以师德为源泉,追求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这是李志红老师自从教之始就树立的奋斗方向。多年来,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工作,忘我耕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深受同事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
2、长春海关副巡视员

李志红,女,1954年4月出生,汉族,辽宁锦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长春海关副巡视员,三级关务监督。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吉林省怀德县、长春海关工作,1989年以来先后任副处级监察员、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2006年9月任长春海关副巡视员。协助党组成员联系机关党委、政工办、统计学会及海关学会的工作。
长春海关调研组到辽源市调研考察
为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开放带动战略发展,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措施,2008年3月20日,长春海关巡视员李志红带领4个业务处室负责人,专程到辽源进行走访调研。
长春海关调研组在市北方宾馆召开了调研座谈会。辽源市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华龙起重设备有限公司、瑞华食品有限公司、锡源纺织有限公司、银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10户重点进出口企业及商务局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
长春海关巡视员李志红介绍了此次来辽调研的内容和目的:一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地区经济腾飞方面,辽源有哪些方面需要海关支持和服务;二是辽源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否需要海关提供协助,有哪些具体需求;三是辽源进出口企业对长春海关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当前长春海关的工作效率、质量反应如何;四是对长春海关进一步加强政(行)风建设有哪些建议。
会上,市商务局介绍了辽源市近年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及外贸进出口发展状况。与会人员就外贸进出口报关、通关业务展开了热烈的座谈。各参会企业一致认为,长春海关工作科学严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先后推出的四个“十项措施”,为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对参会企业提出的报关商品税号归类、进口设备减免税、属地通关、通关时间、无纸化通关等5个方面10余个问题,长春海关调研组一一作了详细的政策和业务讲解。
参加调研座谈会的进出口企业和有关人员一致感到,长春海关调研组来辽源开展调研活动,对辽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解决了许多在认识和业务环节上的疑难,将为推进辽源市外贸进出口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

李志红,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湖南宁远人,博士,副教授。现任厦门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书记、教授。
2006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机械设计及理论、虚拟样机技术。
先后承担过《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绘图》、《机械优化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三维建模》、《液压与气动传动》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先后参加科研及教改课题12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先后在《农业机械学报》、《机床与液压》、《农机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2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参与的课题“液压元件性能指标――泄漏量的试验研究”,获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