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佛教三毒,指世间众生所染三种根本毒害,即贪、嗔、痴。道教受佛教义理影响,认为世间众生之所以沦入苦海。受诸烦恼,不得解脱,皆因后天习染三毒所致。《道典论》引《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言烦恼者,总名三毒。谓贪嗔痴能害众生法身命,故名之为毒”。又云:“所言贪者,引取无厌,染欲爱著,联绵无已,于世间法及出世法有求乐意,皆名为贪。所言嗔者,于众生中及非众生贪怀怼恨,咆哮忿怒,如火炽盛,烧灭善根,结大怨憾,是名为嗔。所言痴者,不信不知三宝正法。憍慢谄曲,无所了知,触壁无底,不从诃谏,好说无益。多行恶事,所作失道,故名愚痴。”贪、嗔、痴为众生所受烦恼根源,故修道者务须去此三毒,方得出离苦海而得解脱。

三毒指贪、嗔、痴。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